2011年第8期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成长路径演进
基于北一并购科堡的案例分析
范黎波 王 肃
内容提要:本文以Mathews提出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成长路径的3L模式作为理论框架,对3L模式中的路径关键点做了探索,尝试构建3L-3E的成长路径模式,并通过案例研究进行了模式匹配分析。本文以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德国科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跨国公司后来者海外并购路径中的关键点为嵌入性、平衡性和内生性;通过对基于互联、杠杆化和学习路径的案例分析对3L-3E模式进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成长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 3L-3E路径模式 海外并购 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范黎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100029;
王 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100029。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11)08-0101-05中图分类号:F276*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大企业迅速成长并开始向跨国公司演进。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巴西等 新兴经济体 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最近10年尤其引人注目,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崭露头角(UNCTAD,2006)。Mathews(2006)称这些跨国公司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和新进者,并预期他们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会扮演新角色。 中国制造 在成功嵌入全球生产链后, 中国资本 也开始在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高达160 99亿美元,而伴随着中国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地位和作用的上升趋势,则是失败案例的迅速增加。不可否认,中国跨国公司的产品与市场定位、品牌与渠道、组织与管理体制等尚处于演进阶段,属于国际市场上典型的后来者。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存在很大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东道国的经营环境上,而且在战略动机、进入模式及企业东道国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还需要从战略和技术层面上解决跨国经营的成长路径问题,以及获取、嫁接和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问题。目前,研究中国跨国公司的培育和成长的理论也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实现中国跨国公司战略动机的技术路径和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通过这个过程,中国跨国公司是否能够发现海外并购的成长模式和演进路径?本文基于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德国科堡公司的案例分析,总结其海外并购的互联、杠杆化和学习的路径中的关键要素,构建了3L-3E的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成长路径模式,以期对作为跨国公司后来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入世后外资企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影响和对策 (批准号:06JJD7900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