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必做作业集参考答案(4)

2025-09-10

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即在指导下完成技能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4)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护理教学目标的编制步骤;(1)分析和判断上层目标的类别与层次。首先应该将上层目标中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三大类目标区别开来。(2)研究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上层目标比较宏观笼统,抽象性较高。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提供的教学内容中,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占据的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根据上层目标的要求,编制下层教学目标。(3)描述教学目标。(4)复查目标编制是否符合原则。包括复查目标是否相关一致、有没有疏漏,是否全面包容和互不交叉。

6.护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原则:(1)系统整体原则。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终端目标,也是目标体系的整体性要求,是所有课程共同承担的教育和教学任务。(2)全面包容原则。在目标编制时,教学目标须包括本学科中全部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点,同时上层目标要全面覆盖下层目标;下层目标的内容之和,要等于或相当于上层目标,即不能遗漏,也不应超纲。(3)可行可测原则。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水平、教师的经验能力、教学资源的可利用度以及教学时间的多少为依据(4)与非目标教学结合原则。教师的情感情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格态度的非目标教学作用,在我们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7.建立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意义:(1)首先分类可以使目标更明确、具体,只要教师和学生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他们就会更深入地思考应该做什么及应该如何做,并自觉地把要做的和要达到的联系起来。(2)分类可以使目标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从任何角度介入教学的人员(包括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只要熟悉了这种规定性,他们相互之间就可以进行更广泛和更有意义的交流。

(3)适当的目标分类可以使检测较易进行,且结论比较准确,这样既可以鉴定教学成绩,还可以通过反馈更有目的性地改造教学工作本身。

三、讨论题

1.试分析教育目标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程度可分为哪些类型,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1)教育目的。又称为教育总目标,它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2)学校(专业)教育目标。又称为培养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某个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3)课程教育目标。这种目标体现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之中,它具体规定了教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间,并规定总目标和分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

(4)单元教育目标。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而设定的教育目标,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基点。 这四类目标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目标链,形成了一个目标金字塔:底座是具体性最突出的单元教育目标,越往上去,目标的概括性、抽象性越强。无数个塔底目标,环环相扣,组成一个层级,进而由低一层向高一层递进,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2.讨论我国学者对认知教学目标的分类,并且编制认知领域各分层教学目标一条。

答: (1)记忆性目标。“记忆”指的是大脑对知识的储存和回忆。其行为标志是学习者能对所学知识达到持久的记忆,必要时能够重现。记忆性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说出、划出、画出、指出、列举、背诵、复述、默写等。举例:复述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步骤。

(2)理解性目标。“理解”指的是对事物的属性、联系、本质及其规律原理的认识。其行为标志是学习者能否解释所学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否揭示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相关事物的联系;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知识时有所压缩或扩展;能否就学习材料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能否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所学事物进行归类或分类;能否将新知识融入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理解性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解释、概述、详述、简述、说明、分类、比较、判断、提出(问题)、阐释等。举例:简述热力消毒灭菌的灭菌效果和适用范围。

(3)运用性目标。“运用”指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整合后,对学习的材料能进行深层次地认识和评价,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其行为标志是将学过的事例、术语、概念、方法、原则、规律等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运用性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有:应用、运用、评价、讨论、归纳、制定、完成等。举例:运用平衡膳食理论和方法评价某人群营养状况。

第四章 护理教育课程设置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指学校为使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序的学习和经验。广义课程定义从学科的教学内容扩展到学校指导之下提供给学生的全部经验,它是学科教学与学生活动的集合体。

2.学科课程,或称分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科学中选取一定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3.课程计划,即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的培养要求来制定的,它必须反映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的规律、体现专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4.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规范一门教学科目的指导性文件,是联系课程计划和课程教学的中间桥梁,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5.学年制,又称学年学时制,是高等学校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年限,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6.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修满所规定的最低学分数作为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

二、简答题

1.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1)社会需求。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2)课程内容是从人类积累的知识总和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体现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精华;(3)学生身心的发展,课程是要学生能掌握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所以就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且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

2.隐性课程的类型:①物质性隐性课程。如学校建筑及其结构和内涵、校园人造自然环境及其结构和内涵、校园生活水平及其结构和内涵等。②制度性隐性课程。如人际关系准则,包括教师、学生、职工、领导相


护理教育学必做作业集参考答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大学物理 规范作业解答25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