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护理教育评价
一、名词解释: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前,为了使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更适合教育对象的自身条件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而进行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
4.绝对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是指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中,评价标准是固定的,在评价时,只要将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与既定的标准进行对照,判定评价对象达成目标或标准的程度,从而作出判断。
5.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为确定个体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而进行的评价。相对评价的标准是根据团体的整体状况来确定的,通常是团体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二、简答题
1.护理教育评价的功能有:(1)鉴定功能;(2)导向功能;(3)诊断功能;(4)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2)注重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3)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3.教师评价的常见方法:①测验法,又可分为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笔试法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内容的考核,口试方法适用于对学生沟通能力以及一些应急能力的考查,操作考核适用于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定。②观察与调查法,对学生情感、学习态度、道德水平的发展情况,一般可以采用观察和调查法。③表现性评价法,是对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时采取的一系列尝试行为所进行的评价。
4.主观性试题的主要优点:①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考查;②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③可以看出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比客观题只凭最后的对错给分更为合理、公正;④命题时省时。
主观性试题的主要缺点:①主观性试题需要的答题时间长,因而,试题量不能太多,考查的覆盖面小;②主观性试题的评阅易受评阅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评分客观性低,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③主观性试题的评阅需要专业教师仔细阅读答案,酌情评判,因而费时费力。
5.客观题的主要优点:①评卷客观、准确、迅速;②不一定需要专业老师评阅,可以用计算机评阅,节省人力;③题量大,覆盖面广,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
客观题的主要缺点:①编制复杂;②答案可以猜测;③难以考核学生的完整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
6.选择题编制原则:①题干是一个问题或一份简短病历,措辞准确;②重复性短语应包含在题干中,而不应在每一选择项中重复出现;③否定性的题干不宜过多;④选项在4个以上,选项越少,学生猜对的可能性越大;⑤选择项在语法上应该与题干一致;⑥选择项可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排列,或者随机排列,正确答案在答卷上的位置不固定,以大致相等的频率出现;⑦干扰答案应尽量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关,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合理;⑧一些特殊的被选答案,如“都没有”、“上述全对”等不宜过多使用。
7.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护理教学目标、护理教学态度、护理教学内容、护理教学方法、护理教学过程、护理教学效果。
三、论述题
1.陈述护理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答:教育评价定义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是:
首先,教育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过程。这种价值的判断过程受评价者个体价值观的影响。评价与价值是分不开的,要给教育活动评定价值,首先要明确教育价值的内涵。教育价值包含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各不相同,不同的团体、不同的个人对同一客体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因此,在教育评价中,评价主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评价活动非常重要。
其次,教育评价的对象是教育活动过程的现象和要素,可以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等,也可以是教育活动和现象,如教育政策、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因此,教育评价从评价内容上有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教育管理人员管理评价等诸多内容。
再次,教育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了全面地收集、客观地分析各种教育信息,在教育评价中需综合运用测量、统计、分析等各种手段。从评价技术性质上说,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最后,教育评价既要重视对教育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教育过程的评价。其原因有二,一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的发展及其结果很难简单地进行判断,教育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完整地评价。因此,教育评价要重视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体验。二是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改进,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重视教育过程的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发展。
2.试述成绩分布正态性检验的常见类型及意义。
答:成绩分布的类型一般有: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平坡型分布、陡峭型分布、双峰型分布。
正态分布:说明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试题比例合理。当考试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时,测量效果符合自然分布规律,试题质量较好。
正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比例偏大。
负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题目比例偏大。
平坡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各种难度的项目比例接近,梯度较大。这种试题区分度较高,但分数之间的差异偏大。
陡峭型分布:说明试题中同等难度的项目较多,梯度偏小。这种试题几乎不能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分开,分数分布过于集中。
双峰型分布:说明试题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即难度偏高的和难度偏低的试题较多,而中等难度的试题偏少,试题难度的分布缺乏梯度,不够合理。这种试题可以区别中等程度的学生,但不利于区别出成绩优秀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