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2025-09-13

一、数一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数一数(P2~P5)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倒数 四、教学过程:

(一) 口头数数: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谁来数数看。 (二) 看图数数。

1. 激发兴趣(展示插图)

问:这是什么地方?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谈,然后指名说一说,教师反复问:你还看到 些什么?

2.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图中的个数。

① 教学“1”,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一面国旗,一位老师等,分别加上圈

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板书“1”

教师领读,学生读,还有其他东西的数量是 1 吗? ② 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方法按“1”进行。

③ 认读 1~10 各数(顺读、倒读、抽读相结合) 3. 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 小结

(四) 作业:放学后你可以去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二、比一比

单元计划:

单元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

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

短高矮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验,感知同样多,多,少以

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多少、长短、高矮。 教学难点:1、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能正确表达比较结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比多少和练习一 1~4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前不久一场 14 号台风——云娜把小兔家的老房子刮跑了,现在小兔子一家找到

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在造一座新房,乐于助人的小猪也来了,他们有的搬砖,、 有的

扛木头,河里的小鱼也来看热闹了。热情的小兔还在桌上准备了一些水果招待客人。 咱们去看一看。(P6) (二)教学“多”、“少”

1. 了解“同样多”

① 说一说图中有几只兔子在搬砖?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② 用学具摆一摆,教师板书:连接兔与砖(一一对应)

③ 1 只小兔→1 块砖,没多余,我们说小免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

样多)

④ 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身边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⑤ 动手摆出同样多的二个物体并说一说。 2. 理解“多”、“少”

① 图中有几头小猪在搬木头?1 头猪→1 根木头,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 小猪“少”

② 学生摆一摆多少 ③ 说一说:( )比( )多 ( )比( )少 ④ 图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出多少?

⑤ 干完活,大家分点心该怎样分?为什么?

⑥ 找一找身边的二件事物来比一比多少,并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 1~4 课堂作业指导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 2 课时

一、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P9~10 练习一 5~9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 2. 学会一些比较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 3.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长、短

1. 感知物体长短

① 出示一些长短明显的线、铅笔和尺子。

②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③ 出示二支长短不明显的铅笔,猜一猜哪根长? 2.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① 怎样才能确定二支笔到底哪根长? ② 同桌互动。

③ 指名上台比一比。

④ 说说方法。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 实践操作比长短

① 看书本 P9,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② 自由组合,比长短。

③ 汇报:你和同学比什么?

4.练习 练习一 5,6

(二)教学高矮 感受

出示一组物体,二只杯子,二张桌子,二个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高矮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 比较高矮的方法 比一比,验证。 看书 P13 第 9 题,谁能很快说出谁高谁矮,为什么? 请一人站在凳子上与另一个人比,说说谁高谁矮。 小结方法:比身高应站在同一平面上。 3.游戏

四人小组比高矮,排排队。

(三)巩固练习 P12 7

三、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一、教学目标:

4、 使学生能认、读、写 5 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5 以内各数表示

5、 使学生掌握 5 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6、 使学生认识符号“ ”、“ ”、“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

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7、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 以内的加减法。 8、 能运用 5 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第 1 课时

一、教学内容: 1~5 的认识 P14~16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用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5 的数序能认识 1~5 各数,建立初步

的数感。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1~5 数的含义的理解和书写

难点:1~5 数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野生动物园”图

谈话: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也可以用 1、2、3、4、5、来表示? 你是怎么数的?请学生说一说。

教师根据汇报结果把卡片 1~5 贴在黑板上认读 (二)感知数的形状

1、 仔细观察 1~5,请大家发挥想象,它们象生活中的哪些物品? 2、 师生共同概括形状特征

(三)教学数的写法

1、 教笔顺及写字格中的布局 2、 书空笔顺 3、 在书上描出

(四)巩固练习

1、 教师报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吗? 2、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 1~5 各数表示 3、 P16 做一做

(五)感知数的顺序

1、 逐次感知 1~5 的顺序

2、 整体感知,请学生给 1~5 这五个数字排成队 问 :1 后面是几???

(六)游戏

这个数比 2 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 4 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 3 大而且比 5 小,

可能是几?只有一种可能吗?

(七)小结: (八)作业:

第 2 课时

一、教学内容:P17 P21(5,6)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极其含义,同时会读会写 2、 使学生感知基数序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三、教学重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读法

难点:序数,基数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认读 1~5

2、 请学生按教师报数的顺序排列卡片

二、新授

(一) 看图听故事

出示图片教师讲故事,“小猴吃水果”(水果有多有少,该如何分) 你能帮小猴分水果吗?

问① 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② 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一个梨,一个桃,一根香蕉够吗? (二) 学习“>”“<”和“=”符号

1、 教学“=”(猴和桃比)

猴子与哪种水果同样多?我们说 3 只猴和 3 只桃相等(板书“=”)等于 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齐读一下 2、 教学“>”(猴和香蕉比)

(1) 看图猴比谁多?也就是 3 >2(板书 3 >2)

(2) 观察“>”教师板书,大嘴朝大数,小嘴朝小数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 2

(1)看图猴比谁少?

(2)观察“<”教师板书,大嘴朝大数,小嘴朝小数

4、小结: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 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i. 看图还可以谁与谁比? ii. 你知道小猴分水果出了什么问题?你说说该怎么分?

、 三、知识运用

1、 P17 看图说一说,为什么?

2、 P18 做一做第 1 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修订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