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⑩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 、
⑩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
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⑩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
“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
“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⑩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
“词汇”思考和练习八
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