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学生知道生物之间最普通的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渗透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
2、 分析各种生物群落之间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模拟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感受食物网中的生物消失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问题,从生态学的角度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过程
“说一说”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已经被人类发现的就有200多万种,然后提问:在一定环境中,例如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上的各种生物之间有没有联系?有哪些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生物之间发生了什么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下除了图中所示的捕食关系外,学生还知道哪些关于“谁能吃谁”的例子,这个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能做到。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使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为讨论捕食关系提供更多的范例,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
“分一分”首先要保证对动、植物的正确分类,再填写表格。图中所示的生物中,大部分的捕食关系学生能正确分析,也许需要教师提示的是老鼠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有可能吃昆虫,也有可能吃草籽。
“演一演”活动,全班学生要有秩序地参与。可以先由一种“植物”如狗尾巴草问“谁能吃我?”有人回答“蝗虫”。那么就由他板演蝗虫,接过狗尾巴草手中的绳子,然后等其他植物也被“吃掉”后,“吃掉”植物中的生物再问谁能吃自己。如此进行4~5轮后,基本上会达到顶级生物,学生不知道再往下如何进行,此时可以让处于生物链较低层的学生问大家自己还能被谁吃掉,以此增加网中生物的种类,直到所有学生都已经找到自己的角色,形成食物网。
“我的收获”部分,学材的填空题意在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对食物链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延伸”的“说一说”是学生亲自观察一些小动物吃的食物之后的相互交流。学生不仅在交流过程中丰富自己对于各种小动物食性的知识,也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并与小动物更加亲近。
案例6 小小收藏家
12、收藏探秘
活动目的
1、 研究收藏品,了解收藏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收藏兴趣,培养学生的收藏爱好。
2、 在“模仿收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类能力,使学生对归类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学习按类收藏物品的能力,为自己的收藏做好准备。
3、 在活动中了解一些收藏的常识。 活动过程
1、 活动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可以准备几种真实的收藏品,如集邮册,钱币册等,以备随时展示用。
2、 活动导入:活动开始时,教师可把收藏品展示给同学看,引入活动课题《小小收藏家》。
3、 “说一说”:引导学生看学材中的插图时,教师可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谈,在谈话中渗透有关知识。 问:“你收藏过剪纸和橡皮吗?” 答:“收藏过。”
问:“那你是怎么收藏的呢?”
在同学们说出各种收藏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收藏的好处,从而引导下面的活动。
“做一做”:是使学生通过研究、讨论、模仿“爷爷收藏家”的收藏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纷乱的物品中如何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把它们收藏起来的过程。
4、 评价部分:在下课前应组织学生谈一谈收藏活动有什么好处和我打算收藏什么,这是为了下一次活动“收藏博览会”做准备。
教师可提示学生下次所带收藏品不宜过大过多,4~5件即可。要求准备个人介绍藏品的讲解词,还要评出一级、二级收藏家和最佳讲解员并给予奖励,用以
调动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5、 延伸活动:是在学生对图片进行选择和收藏模仿尝试的基础上,要思考的一个稍难些的问题,需教师多动些脑筋,把活动安排得灵活些。
13、收藏博览会
活动目的
1、 在布置展览会的活动中,锻炼学生们合作共处的精神,提高收藏的情趣。
2、 在讲解展品的活动中,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以邮品收藏为例,学习收藏方面的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教师在活动前可先准备一张纸横幅,上写“收藏博览会”五个大字,上课开始先把横幅贴在黑板上,以增强活动气氛。
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带的收藏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以便在活动中心中有数。
1、 活动引入:借用背景资料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如何办好博览会,展品应如何更好地展示出来。比如,“博览会”就应设计出展台,而所有的展品又都是同学们各自珍爱的东西。因而应该研究一下展台怎样设计才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展览的是什么,展品主人是谁,展品怎样设计才便于大家参观又不会被破坏,展台怎样布置才能更加美观等。在研究的基础上,展示下一个活动。
2、 “做一做”:(1)按学生研究的程序,先让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展品制作标签,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只要求写自己名字的标签,折成三角筒形摆在展品前面,不必写展品名称。
(2)展品的布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教室内接摆两组长条桌摆放展品,也可以把个人展品放在自己的课桌上,自己退居桌旁做讲解员。
3、“说一说”:参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各回原位,说一说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展品,并请展品主人讲一讲自己收藏品的来历及收藏品的含义。
讲解后,请同学们评议博览会上的最佳讲解员和最有意义的收藏品。师生可共同参加意见。
4、活动评价: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评价,一是畅谈收藏活动的好处;二是讨论什么是无益(有害)的收藏。
5、延伸活动:插图中只有四行邮票,什么文字也没写,就是让学生看了这些邮票想到了什么,把想法说出来。如:收集邮票要分类排序。一切收藏都不是一堆杂物组合,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才能使收藏有意义,有研究价值。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个图片收藏夹,可以增加学生收藏的兴趣。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