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成为集体一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后再对这节课活动进行评价。
方案二:先进行“试一试“活动,让学生做折树枝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然后再讲关于折树枝的寓言故事和小老鼠拔萝卜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最后在拔河时把自己的力量完全投入到集体中去。整个活动过程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进行,也许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
9、让我们合作吧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相互谦让,彼此关心、齐心协力等良好品质。
2、 分析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促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合作的原则主动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友谊,促使学生间形成的良好伙伴关系。 活动过程
讲述背景材料中“三个和尚的故事“,说明人多虽然力量大,但人多了如果不能很好地合作,反而不如一个人干。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说一说’活动,是组织学生对背景资料中“三个和尚”的故事进行评说,使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可笑的故事所揭示的“团结合作”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
“做一做”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合作过程中相互谦让和配合的重要性。
第一个“做一做”是进行一场特殊的接力赛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发现与别人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在学生的集体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游戏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促使学生彼此关心、爱护。
第二个“做一做”活动是五人瓶中取球游戏,在这个活动中如果学生为了争第一,都同时向外拉小球,5个小球肯定会被卡在瓶口,最终谁也拉不出来,整
组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想要尽快使所有小球被拉出来,一定要有一个先后顺序,有人先动手,有人后动手,学生需要相互谦让。让获胜的小组介绍经验时
,学生会发现这一问题。
“说一说”主要是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补充合作的例子,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各方面都需要与别人很好地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然后由学生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你与别人合作时,你对合作伙伴有什么希望?那么,你希望对方做到的你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正常进行。在活动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彼此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间的友谊。
“我的收获”中设计填空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评价自己。 “活动延伸”中通过观察自然界中蚂蚁合作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性。连小蚂蚁都能做好的事,自己更应该做好。
案例5 可爱的动物
10、给动物找家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栖息地的意义。每种动物都会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动物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会因此灭绝,培养学生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
2、 寻找并观察小动物的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进行初步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
3、 为小动物设计家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活动过程
从每个学生放学后会尽早回家引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小动物也会有自己的家,例如小兔回窝,从而开始对小动物的家金星关注和思考。
“试一试”让学生站在帮忙的角度初步考虑小动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关系。通过帮助小动物找家的连线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动物都是生活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的,生活环境对动物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再活动中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小动物找不到家会发生什么事?或者针对学生在连线时发生的错误进行分析:这会给小动物造成什么伤害?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找一找”通过有意识地寻找小动物的家,使学生主动观察动物在自然界中栖息状况。学生对自己辛苦找到的动物的家会非常珍惜的。找动物的家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找到的动物感到更加亲切,同时对动物的观察也一定会更加细致。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动物习性的知识,对动物更加熟悉。学生将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是对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进行初步科学研究活动的激励和促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在今后更多关注小动物。
“做一做”是让学生运用了解到的有关动物和环境的知识,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设计一个符合它生活习性的家。这不仅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较容易做到,而且直观的方法比单纯用语言描述效果好。学生在画好之后可以展示给大家看,也会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我的收获”中填空引导学生从对小动物“家”的认识上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中的“说一说”是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讨论题目的指引下去查阅和参考有关资料,关注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的问题,做专题性研究,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11、找食吃
活动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