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找”。这个活动可以全班一起,也可以分组进行。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学生都要找出最基本的交通标志——红绿灯、人行红绿灯、自行车通行灯、斑马线、人行道;对于其他标志,学生能找出更好,找不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找出过街天桥和步行街标志。
“画一画”。这个活动最好分小组进行。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知道的交通标志画出来,然后再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看看谁认识的最多,谁说得最准确。有些标志学生可能见过,但不懂什么意思,需要教师帮助解答。
“演一演”。这个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先准备好一些红绿灯、人行红绿灯标牌。表演时,先让学生在地上画上斑马线,教师当总指挥,三个学生各拿一个红、黄、绿灯标牌。两个同学各拿一个人行红、绿灯标牌,再让两个学生戴汽车头饰模拟汽车,其余的同学都模拟行人过马路。可轮流交换表演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过马路和拿标牌的机会。
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过马路的学生是否按“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走,是否先看左边,后看右边;举标牌的学生是否懂得红绿灯亮的顺序和衔接。不对的地方应给予纠正。
“做一做”这个活动虽然是留到课后进行,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收集交通标志的方法。其实学材已经告诉一些方法,需要教师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还能学到很多标志。
自我评价部分。重点是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真实的收获和体会,而不是让教师进行评价。最好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谈。教师要注意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暗示。学材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引子,学生可以照样子谈一谈。
5、生活标志
活动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常见生活标志的含义,感受标志存在的意义,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社会生活规则和社会生活常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标志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1)本课可让学生根据学材所提供的背景图导入,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是个什么地方,这两个小朋友分别应该进哪个门?为什么?从而引出活动主题。
(2)让学生画一画本校男女厕所门口都贴有什么样的标志,从而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标志,让我们去找一找、认一认。
活动:(1)找一找。这个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地方,并说出根据是什么。学生根据“+”这个标志,很容易辨认出是医院。然后再让学生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标志,说一说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活动中,教师要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安全出口标志上,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标志,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将会怎样,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标志存在的意义。
(2)认一认。学材提供了申奥标志、有点危险标志、节水标志和注意防潮、易碎等常见标志,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含义,在什么地方见过或应该把它们放在什么地方合适。
(3)画一画。这个活动学生多少能画出一些标志,画完后,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说说这些标志的意义,看谁知道得多。学生如果画出了车标和商标,教师应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标志。
(4)做一做。这个活动留到课后去做,但教师应教给学生收集的方法。 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认识了几个标志,标志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自己以后是否也尝试着利用或设计标志。
案例3 有趣的活动
6、玩叶子
活动目的
1、 通过观察叶子,联想叶子与人的关系,开扩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2、 学习适材、适形、适色的即兴创造,制作精美的叶画等工艺品。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前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片叶子,为了防止学生忘带叶子,教师可准备一些叶子。
宣布活动开始后,教师带领学生拍手,摇叶子、唱儿歌,也可作适当的身体表演,以增强趣味性。接着提出“叶子有啥用?”这个问题,也就进入了“叶子和人”这一专题。从学材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叶子可以食用(菜),可以饮用(茶),可以医用(药),可以直接拿着叶子用(芭蕉扇)。教师要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说出更多的叶子用途。
在学生谈论了很多叶子的用途以后,教师可以稍作评价,马上转题,“你们说的都是叶子对人有益的用处,叶子对人有害吗?”问题的转向,促使学生网往逆向思维发展。开始可能学生说不出来,但想一会儿后,他们可能会提到烟草、毒草、刺草等。
下一步可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叶片,研究认识他的各个部位和各部分名称,并观察网状叶脉与线状叶脉的不同。
在第一课时中的唱唱、谈谈、看看、想想、认认的活动中,学生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叶子的常识。在下课前留几分钟让学生们评价一下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布置下一课时“做一做”要准备的工具及材料。
在第二课时的活动中,教师先检查用具及材料,适当地结合学材中的插图说一说适形、适材、适色的常识,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要贴什么画画,选什么样的叶片去粘贴自己的作品。
在课前教师可自贴几幅叶画的范画,展示给学生,但要防止学生去抄袭模仿。另外要在活动时提醒学生,不能以叶片为原材料,用剪刀剪叶片粘贴,要学会在若干大小,颜色、外形不同的叶片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叶片去贴画,如果把叶片剪一块正方形贴个小房子就失去了贴叶画的意义了。
在下课前可选展几幅或十几幅叶画,请作者自己评说,再由大家评议,同时也谈谈在活动课堂上的收获。
7、分类游戏
活动目的
1、 通过看图、识图、画图,了解什么是分类,哪些物品可以分类。 2、 自制分类游戏卡片,在活动中学习选定类别、找同类的方法。 3、 以全班同学为例,研讨人员分类,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资料中的第一页就是24件物品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一位同学见了感叹道:“哇!好乱呀!”于是产生了“让我来整理整理”的想法。于是问题出现:整理从何入手呢?应该怎样整理呢?此时学生的研究“选题”便出现了。
学材的“试一试“栏目,就是给孩子们一个线索,暗示他们可以按这种方法分开,摆放,以此达到感受分类的活动目标。
“做一做“活动是将学具卡片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沿图样中粗实线剪裁,先剪去外边,再把彩纸剪成55个小彩块。用剪成的彩纸块做分类游戏,可以个人摆放,也可以两人一组用110块纸片摆放分类。
分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先由老师提出:“请把纸块中的三角形找出来,数一数是多少块?”也可以请某个同学宣布:“请把黄色纸块找出来堆在一起,数一数是多少块,比比看谁找得最快。”按照纸块的形状、大小、颜色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学生在反复拆散组合中了解到一种物品由于它的形状、功能、色彩、材质等不同可放入不同的类别中,从而认识分类的综合性、规范性和复杂性。
活动评价可以请学生谈一谈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案例4 我爱集体
8、团结起来力量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增加:自己有做不到的事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因此,自己也应该为集体贡献力量。
2、通过“唱歌”和“拔河”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亲身感受集体的力量和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
活动过程 1、 活动提示
“听一听”活动,教师可以放录音,也可让会讲故事的学生讲。讲完故事之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结合故事中的具体人物的表现,想一想故事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
“试一试”这个活动需要的树枝可以由教师事先准备好,上课时找学生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上课时带到学校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下;还可以作为作业留给学生回家后演示给家长看,这样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由于受到家长的认同和鼓励,学生对“团结起来力量大”的观念会树立得更加牢固。
进行拔河比赛后,大家可以再共同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使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拔河活动前准备少量紫药水或创可贴之类的药品,因学生拔河时有可能用力过猛把手磨破。
学生在自我评价时,主要谈谈自己在这节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学生之间互评时侧重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
教师在活动小结时可以为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关于集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对集体主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使整个活动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 活动过程方案
方案一:按照学材顺序从讲故事开始,通过两个关于团结的故事,是学生逐步树立团结和集体的观念,然后亲自尝试、试验故事中折树枝的实验,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在拔河比赛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力量真正融入到集体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