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4)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1)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2 + 圆柱侧面积 (2)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
3.课后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各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汇报,并说说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讨论:求这根通风管需要多大铁皮,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积是求圆柱的哪些面积?从题目中哪个条件可以看出?
学生各自练习。
小结:求彩纸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下底面和侧面的面积之和。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说说这个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出示“博士帽”模型。
观察一下,这个“博士帽”包括哪几部分?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材料?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2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1)油漆是刷在柱子的什么地方?
(2)根据已知条件,怎样算出一根柱子要油漆的面积? (3)5根柱子要刷的总面积又该如何计算?
(4)每立方米用油漆0.5千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思考题。
(1)实物演示:切成两段以后表面积增加的是哪些部分?切成三段呢? 增加的面积与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有关系?
(2)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订正,发现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了圆柱表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课题:圆柱的体积(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2.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后交流算法。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集中评讲。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2)让学生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3)对照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提问: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怎样求体积?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求圆柱的底面半径,再求出体积。 (2)学生练习。
(3)教师小结,提醒计算过程要仔细。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圆柱的体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第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第6题: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 第7题:(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