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完成《同步》。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草原 教学反思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 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 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中天小学备课表
备课时间:2017年 2月 13日 上课时间:第一周 星期四 第 3 节 课 题: 2.丝绸之路 课 时 2课时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6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二度设计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 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骞与丝绸之路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的资料,使学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生了解这是联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 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欧亚两洲的一(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课文内容,提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供感性的认学习第1、2自然段: 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 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
7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学习3―7自然段: 国人称为“丝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 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 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 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 通过这一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部分的教学,(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要让学生感受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历史意义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 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 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 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第四自然(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然段有什么关系? 意义和开辟丝(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然段的内容,学习第8自然段: 后半部分则和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下来。 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8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过渡段”。 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 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 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 1本文为略读文章,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 生结合自学提示,了解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学时可以从文题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学生可以自行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借机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9
中天小学备课表
备课时间:2017年 2月 13日 上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二 第 2 节 课 题: 3.白杨 课 时 2课时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 学 过 程 一 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二度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 问句开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头,激发学生的兴趣。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 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教师板书:白杨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学生自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师巡视相机指导 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