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1-8次练习答案(2)

2025-09-14

答:其原因是:(1)新事物比旧事物更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的历史条件;(2)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内容更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进步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其意义:(1)有助于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2)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3、什么是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所谓联系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联系普遍性是指,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世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所谓联系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具有多种形式,任何一事物都处在多种联系之中。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原因是:(1)它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内在动力;(2)它是理解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六、论述题(15分)

1、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答题要点:(1)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当今世界各国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必然要不断吸收各国人民世世代代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所以加强国际间友好往来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需要。

(3)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封闭状态下发展自己的经济。我国是在经济、技术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需要实行开放政策,加强国际间友好往来。

2、如何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举例说明新事物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答题要点:(1)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丧失了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因而日趋灭亡的事物。事物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2)分析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暂时强大的旧事物。第一,新事物符合历史的前进方向,适合它存在的历史条件;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胎\里孕育成熟的,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取了其中一切积极的仍然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东西,增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为旧事物所不可容纳的新东西。

(3)理解新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神实质,确定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3、为什么说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掌握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有何启示?

6

答题要点:(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步运动,是一个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不断生成的过程。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虽然新事物在最初出现时总是弱小的,但是它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上述原理对我们的认识改革出现的新事物有重要启示,首先,根据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志应正确识别新事物;其次,根据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应正确认识新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坚持改革方向。

第五次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C。 5,A。6,C。7,C。8,A。9,C。10,A。11,B。12,C。13,D。14,A。15,B。16,D。17,B。18,C。19,C。20,A。21,A。22,A。23,D。

二、双项选择题:1,B、E.2,C、D。3,A、D。4,B、E。5,C、D。6,A、D。7,A、B。

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E。3,B、C、D。4,A、B、D。5,A、B、C、E。

四、判断说明题

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答: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错误。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答:错误。这说法是不全面的。矛盾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对抗。

答: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如果仅仅把斗争性归结为相互对抗这一具体形式,就歪曲了矛盾的斗争性,就抹煞矛盾斗争的普遍性。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答:(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范畴。(2)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的趋势。(3)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各有什么作用? 答:(1)二者关系:第一,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同一性包含斗争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第二,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7

(2)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的作用是: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规定了事物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为基本趋势。第二、斗争性的作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量变阶段);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的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质变阶段)。二者的作用是在结合中实现的,由此推动着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按上题:(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六、论述题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

答题要点: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二者既相互联结、相互转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关系。

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指导下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殊问题的方针,是实事求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决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这一方针的理论基础。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在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则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的特点出发,实事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真正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显现。

2、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

答题要点:(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内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说明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事业创造和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说明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点要放在发展自己的力量上,对外开放应立足于这个基点,即要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出发去引进和借鉴外国的东西,要把外来的东西转为发展我国四化事业的内在因素,\为我所用\。

第六次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C。6,C。7,A。8,C。9,C。10,A。11,C。

二、双项选择题:1,B、D。2,C、E。3,A、E。4,A、B。

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D、E。3,A、B、C、E。4,B、C、E。5,B、D、E。6,A、C、D、E。7,A、C、E。

8

四、判断说明题

1、度是事物保持其量的质的限度。

答:错误。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体,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2、部分质变是根本质变的一种形式。

答:错误。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个别部分发生的性质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局部性变异。但只要全局的根本属性未变,这种部分质变就属于量变过程,而不是根本质变的范围。

3、质变的根本形式是爆发式飞跃。

答:正确。事物质变过程的基本飞跃形式有两种,即是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而爆发式飞跃是在量变的积累达到临界点以后,新事物与旧事物发生激烈的外部冲突,使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实现的根本质变。

4、事物发展周期的特点是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

答:错误。事物发展周期性的特点是既表现为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又体现着事物发展的上升性、前进性,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质、量、度?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3)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数量限度。

(4)三者关系是:第一,质总是一定量的质,量总是一定质的量。第二,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使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数量限度。

2、什么是量变和质变?其辩证关系是怎样?这一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 答:(1)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2)二者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意义:第一,注意防止\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两种倾向;第二,在实践中,要把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六、论述题:用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答题要点:⑴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第一,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二,做好具体工作即是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现代化建设;同时必须胸怀远大革命理想,即有质变的要求和目标。离开与质变的目标的联系,就会迷失方向。当事物发展到质变阶段时,我们要积极推动事物突出原有的度,达到质变。

9

⑶批判割裂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错误观点,防止现代化建设中出现左倾、急躁情绪和右倾保守观点。

第七次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D.5,C。6,C。

二、双项选择题:1,A、C。2,A、B。3,B、E。4,A、E.5,B、E.6,D、E。7,A、E。

三、多项选择题:1,A、B、C。2,A、C、D。3,B、C、D、E。4,B、C、D. 5,A、B、E。6,A、B、C、D、E。7,A、C、D。

四、判断说明题

1、辩证法只承认\亦此亦彼\,不承认\非此即彼\。

答:错误。辩证法既承认\亦此亦彼\,又承认\非此即彼\,不承认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发展之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辩证否定是\保持积极因素\的否定。

答:正确。辩证否定是扬弃,即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这种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它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

五、简答题

1、两种根本对立的否定观是什么?其基本观点有哪些不同?

答:两种根本对立的否定观是:一种是辩证的否定观;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者的根本对立表现是:参教材 2、参教材 六、论述题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两个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2、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意义? 答题要点:(1)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特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一、发展是进步。事物通过自身否定而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每一次否定都是对旧事物中积极、有生命的东西的保留和改造,并在高一级水平上加以发展。正是这种否定使事物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趋势。

第二、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但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螺旋式的。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使事物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这就使事物某些方面表现为重复性 ,出现曲折、迂回的特点,形成一个周期,呈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2)可见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一原理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第一,可坚定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第二,使人们在各种工作实践中,充满信心,头脑清醒地对待困难。

(3)这一原理对当前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看到改革是人心所向,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前进。

10


马哲1-8次练习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长春大学2024年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纸(听障考生)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