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1-8次练习答案

2025-09-14

第一次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B.5,B。6,C。7,D。8,A。9,A。10,A。11,D。12,C。13,A。14,C。15,D。16,C。

二、双项选择题:1,A、D.2、C、D.3,A、E.4,A,B。5,A、D。6,B、C。7,A、B。8,B、C。9,A、B。10,A、B。11,A、B。12,D、E。13,A、B。

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C、D.3,A、C、D。4,A、D、E。5,A、B、C、D、E。6,A、B、C、D、E。

四、判断说明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答:错误。因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皆有自发的世界观。但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错误。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观点,把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没有正确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表现。

3、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的标准。

答:错误。因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所作出的回答,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如果笼统地说\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不正确的。

4、哲学上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错误。因为哲学上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5、物是感觉的复合。

答:错误。因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它不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

6、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观都是唯物史观。

答: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一切旧哲学都是历史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哲学一旦涉及到历史问题就走向唯心主义。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1)哲学是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思维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人类社会、思维)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1)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2)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答:(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是唯心主义。(2)二者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谁决定谁,谁是谁的本原。(3)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是划分两者的唯一标准。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各个特殊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

(2)联系:一方面,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依赖于哲学,它的研究以哲学为科学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题要点:(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的科学,否定了包罗万象的高踞于具体科学研究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3)从作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第二次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A.5,B。6,B。7,B。8,D。9,C。10,C。11,A。

二、双项选择题:1,B、C.2,A、C.3,A、D.4,C、E。5,B、D。6,A、B。7,B、D。8,A、B。9,C、D。

三、多项选择题:1,A、B、C、E.2, B、C、D、E.3,A、B、D、E.4,A、B、C、D、E.5,A、B、C.6,A、C、E.7,A、B、C、D、E.8,B、C、D、E.9,A、B、C、D、E.10,B、C、E.11,A、C、D、E.12,B、C、D、E.13,A、B、D、E.14,A、B、D、E.15,A、B、C、D.

四、判断说明题

1、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

答:错误。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揭示整个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具体物体的状况、结构、特点。所以不是一回事。

2、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答:错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指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而静止是相对的,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事物的某种运动停止了,或事物保持其自身的性质不变。

2

3、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不受物质运动的制约。

答:错误。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随着物质运动的形态、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也是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物质?其唯一特性是什么?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什么是运动?运动和物质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运动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所发生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和物质关系是:二者不可分割。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这说明: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存在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运动的实在基础。(这说明: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特征。)

3、什么是静止?静止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答: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事物在特定条件下某种特殊运动形式的停止或保持自身性质不变。静止和运动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在绝对运动过程中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

4、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答:静止之所以是相对的,静止是指事物运动过程的两种情形:(1)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的某种特殊形式或特殊状态的运动停止了。这说明,静止是事物的局部状态。(2)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仍然保持它自身的性质不变。这说明静止是事物的暂时状态。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1)不理解静止,就不能理解运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静止,就无所谓运动;(2)否认相对静止,即否认物质的稳定性,就无所谓物质的多样性,就不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

5、什么是时间、空间?它们有什么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是什么关系? 答: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长、宽、高)。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是:两者是不可分的。(1)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2)时空与物质运动一样具有客观性、永恒性、无限性。

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答:(1)世界是无限多样统一的物质世界。(2)物质世界是按自己固有规律运动的,在其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的状态。(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是第二性的。总之,是肯定世界是一个在时空中按自己固有规律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

六、论述题 1、题略

答题要点:(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物在绝对的运动中,还有相对的静止,否定了相对静止的一面,就会滑向诡辩论。

3

2、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答题要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一切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按自身固有规律运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由于世界是物质的,我们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由于物质世界是运动的,我们就要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由于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3)我们当前所从事的现代化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状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次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A。5,B。6,A。7,B。8,A。9,A。10,B。11,D。

二、双项选择题:1,A、C。2,D、E。3,B、D。4,C、D。5,C、E。6,A、B。7,A、B。8,A、C。9,B、C。10,C、D。11,D、E。12,A、E。13,A、C。14,A、D。15,A、D。 三、多项选择题:1,B、C、D、E.2,A、B、C、E.3,A、B、D、E.4,A、B、C、D、E.5,A、B、C、D、E.6,A、B、E.7,A、B、C、E.

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1、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答:错误。这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抹杀意识形式主观性,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简单化了,实际上是把意识看作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东西。

2、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错误。不管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

3、\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对现实的反映\。

答:错误。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与观念一样都是意识,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都是来自社会实践。

4、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最终取代人类意识。

答:错误。人工智能再发展也是人类创造和控制的机器,它只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它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

5、唯物主义都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答: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机械而片面地只强调物质的决定性而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决定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统一起来,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6、意识凭借自身的力量即可改造世界。

答:错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可能直接作用于外部客观世界,只有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改造世界。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现实的反映。

4

2、为什么说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答: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表现形式是主观映象,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所反映的内容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3、辩证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基本理论立场是什么?

答:坚持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辩证统一。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题要点: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其自身固有的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我们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正确的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才能加快。另一方面,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能动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客观事物进行反复的考察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四次 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D.5,D。6,A。7,B。8,D。9,B。10,D。11,C。12,C。13,D。14,C。

二、项选择题:1,B、C.2,A、B.3,B、C.4,A、D。5,B、D。6,B、D。

三、多项选择题:1,A、D、E.2,A、B、C、D.3,A、B、C、D.4,A、B、D、E。5,A、B、E。6,A、B、C、D、E。

四、判断说明题

1、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答:错误。新事物是指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迸步的、有生命的东西,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着的东西。

2、一切联系都是发展。

答;错误。虽然联系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切联系构成一切事物的运动,但是运动的方向可以是上升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只是上升的运动。

3、一切联系都是必然的。

答:错误。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必然性的联系,也有偶然性的联系。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联系?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新事物?

答: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发展是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2、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5


马哲1-8次练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长春大学2024年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纸(听障考生)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