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小区规划的前身,即把城市划分成大小不等,相互有等级关系的结构单元来进行综合规划。此后不久,美国学者克·斯泰因和亨·赖特在纽约附近建设了符合邻里理论经的集镇。
城市的急剧膨胀和无节制的生长蔓延,导致了消极的社会效果,因此,控制城市的合理规模并进行分散建设,成了规划界的关注焦点。传统城市一般都按集中方式发展,即围绕一个历史核心,一圈一圈地扩展。而生长到一定规模时内核就支承不住。为此费里奇、沃尔夫、翁温发展出一种改良的花园城规划方案,沃尔夫建议,把三到四个花园城市结合成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围绕一个“公共中枢”,并建立一个同居住建筑隔离的大型工业综合体,这是与霍华德主张所根本不同之处,翁温还提出了带有卫星城的大城市模式。与此同时,艾伯克龙比发展了盖迪斯的思想,他通过伦敦规划,提出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来进行大城市规划”的论点,强调突破城市的常规范围,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单元。
在同一发展方向上,芝加哥学派的一批城市社会学家,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功能构成和人口分布作了规划理论的研究,并归纳提出了同心圆学说,城市地域的扇形学说和城市的复核理论等模式。50年代后,则出现了新城市生态学派,一方面强强社会组织在城市中的作用,认为“是社会组织的过程决定了城市的土地使用”,另一方面,他们则又开始重视文化因素制约作用。
城市地理学的崛起为城市和区域规划又开拓了新的视野和途径。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和“城市结构理论”。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三方面:空间分析、生态分析和区域综合分析。
(b) 形体规划论
这条道路从遥远的历史中延展而来,但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看,它又由西特为起端。1889年,西特发表了一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专著,即《城市建设艺术》。它系统调查、分析了欧洲古代城市建设的历史遗产及其艺术价值。他认为:“建造城镇时,必须不仅给居民以保护,而且给居民以快乐,为了达到后一目的,城镇建除了技术问题,还有艺术问题。”据此,西特首创现代建设的“视觉艺术”准则。
16
西特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其后的许多规划家,欧·艾纳尔于1909年提出的巴黎改建规划设想,就明显把关注焦点放到了城市物质形体上,他受到“19世纪艺术形式的影响”,首创“环岛五交通枢纽”的道路交叉口概念,同时,他对绿地和历史遗迹保护问题也提出一些正确的见解。总的来说,艾纳尔用的是“过去的建筑艺术手段,描述了一幅遥远的未来的图画”,但他的思想在今天却比他在世时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柯布西埃以及他影响下的CIAM,更是明确地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城市建设,柯氏的思想依靠直觉甚至精确的科学性,但总体意识很强。1922年,他推出“现代城市”设计方案;三年后,他又推出了著名的“伏瓦生规划”(Plan Voisin); 1930年,他在CIAM会议上展出的“光辉城市规划”集中表达了他的基本观点,这是一个有高层建筑的“绿色城市”,房屋底层“透空”,城市全部地面均可由人们步行支配,屋顶设花园,地下通铁道,住宅则相对于“阳光热轴线”的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空间。这种思想着重机器美学和技术造型,其表达方式由基本上是透视草图。值得注意的是,柯布西埃不只是对大城市青睐,他对大自然也很在感情,不过,他与赖特田园城市的思想不同,他想在“房屋之间看树木、天空和阳光”。
在二次大战后所规划的城市中,柯布西埃具有不可估量的普遍影响。整整一代规划师和建筑师,纷纷结合实践尝试运用他的思想。例如,著名的伦敦西罗汉普顿(Roehampton)的阿尔顿(Alten)西区的规划设计,就深受柯氏思想影响。英国学者霍尔认为,50-80年代英国城市面貌的“非凡变化??不能不说勒·柯布西埃的无声贡献”。至于印度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设计及70年代巴黎德方斯区的建设,则更是明显地继承了柯布西埃早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2. 现代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设计
1) 传统城市设计——“形态决定论”的特征
从城市领域涉及三度形体的意义上讲,应该认为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建设都是以城市设计为途径的,因为古人共们始终是以物质形态的城市为对象进行规划的。此后,西特的“视觉有序”的观点,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沙里宁的“有
17
机械市”也都可归于这种城市设计范畴,本文将它们划为传统城市设计,它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形态决定论”和“精英高明论”——即认为个别的智者或统治者的力量可以驾驭城市。
第二,把整个城市看成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而不太注重申人有应用性意义的和各种局部范围内的案例研究,未对城市建设形成系统认识。
第三,在方法上,多用建筑师惯用的手段和设计过程,缺乏与其它学科的交流的互补。
第四,在抽象层次上涉及人的价值、人的居住条件等有关问题,但对城市社区中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不同文化(特别是亚文化圈)和不同委托人的需求和选择认识不足。
第五,方案本身凭直觉想象,而且是硬性的,缺乏灵应变的可能。 实际上,这是一种用城市三度形体设计的途径来取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和努力。但是由于上术明显的的认识和方法论的欠缺,故应用比较困难,在有限的实践中举步维艰。战后这种传统设计思想已经引起来自社会各界的严重不满,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样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运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才能有效地驾驭城市三度空间形态的建设问题。现代城市设计就是针对解决这一问题而在传统城市设计基础上发展嬗变而来的。
2) 现代城市设计——“综合决定论”的特征
大家知道二次大战后,人们心中所系念的主要问题已与他们的祖辈所考虑的大相径庭,对和平和人性的渴求,成为世界性的人心所向。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们结下了二律背反的涩果,技术发展、人类实际需要、人类生理适应能力三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因此,现代城市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城市空间形态建设方面减少直至消除这种不协调的调节途径,它以提高和完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同时,不再将整个城市作为自己的对象,而是缩小了对象范围,采取更为务实的立场,但是现代城市设计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所涉及的旁系学
18
科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城市设计。可以说现代城市设计就是一项综合必珠城市环境设计,并有以下特征。
第一,在主导思想上,认为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因子共存互动的随机过程,它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第二,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而以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诸方面的需求满足为设计目的,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它所关心的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第三,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并常由一组织机构驾驭。
第四,客观认识自身在城市建设中的层次和有效范围,承认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关,但不主张互相取代。
第五、设计成果不再只是一些漂亮的方案图形式,而是图文并茂,汲取综合规划中的一些成果形式(如文字说明、统计表格和曲线等),文字陈述、开发政策和管理准则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至此,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城市设计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差异,而且也区分了传统的与现代的城市设计概念,弄清了现代城市设计学科的来龙去脉。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的详细规划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规划实施步骤的概念,而城市设计则是一种学科性的概念。因此,把它们放在一起平行比较不但有点牵强附会,而且会阻碍对现代城市设计内在实质的认识。
(二) 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
考察本世纪,特别是6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和建设的事实,可以看到,人们为克服城市的弊病和空间退休的现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人们积极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经济力量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面对城市中出现的新矛盾,为创造新城市空间形态,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这些进步也是用许多失败的代价换取来的。不成功地实例更多,美国简·雅
19
各布斯(Jane Jacobs)对当时美国建筑的许多城市空间进行了调查。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城市的消亡与生长》一书中提出,在调查中她发现当时美国建了许多城市空间,它们即不安全,又无趣味,不活跃,也不经济。她抨击了当时流行的某些规划设计观念,探索城市生活的真谛,她的著作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1961年出版了《城市形象》一书。由于美国国公众对美国城市丑陋现象的不满和对城市形旬的关注,经过许多努力,美国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城市设计上取得很进展。
人们不得不地现代城市建设中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后果进行思索和探究其原因,如英国的戈登·卡伦(Gordon Cullen)在他的《城市景观》一书中,列举了许多欧洲历史上形成的好的城市空间案例及其设计手法。在1971年再版的序言中,他提到,这一新版本原应以现代作品为例子,但要找到这类例子是很困难的。他认为现代城市空间设计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现代城市的变化太快,城市有更多的人、房子、交通设施,而城市把一顿“筵席”急急忙忙吞下去,却不能消化。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也存在这一现象。
对现代城市空间的缺陷的批评,还可以追溯得更远。早在上个世纪末,维也纳建筑师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就仔细研究了中世纪欧洲许多成功的城市空间和当时新建的城市空间,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他尖锐地批评了新的城市空间艺术质量的退步,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原因。他撰写的《根据艺术的原则设计城市》一书(1889年出版)至今仍使我们感到新鲜而从中受益。他在书中指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些被他称为“现代的愚蠢”的行为。最典型的事例之一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西格诺里广场上,原先由米开朗琪罗亲自选定位置塑造的大卫雕像,被放在一座古老的宫殿的石墙前。宫殿在雕像的对比下更为雄伟,雕像有宫殿墙面的陪衬更加生动,这两者互为依初不可分离。但在1873年以后,却把雕像移到美术学院的小玻璃房子里去了,使广场大为逊色。其后人们又复制雕像,放置于原处以恢复旧观。
卡米洛·西特早就指出,在城市规划中以办公室里做出的行政决定,来代替艺术创造,是不能产生好作品的。在我国某些城镇中,行政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主观决策,确实压抑了许多设计人员的创造性,从观念上,许多人还未认识到城市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