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写习俗的600字作文
写习俗的600字作文
写习俗的600字作文赶茶场
一年一度的玉山“赶茶场”到了,作为一种民间习俗,“赶茶场”一是为了纪念“茶神”许逊,二是为了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说起“茶神”许逊,他可是古代第一个用茶叶做交易的人。早在晋代,许逊游历到玉山,看到这里茶叶质量上乘,但农民们生活却很清苦,就与茶农们一起把茶叶制成了“婺州东白”,并带着自己的随从到各庙施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玉山人民为了纪念许逊,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庙,这就是如今的茶场庙。
当我们赶到茶场庙时,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各个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突然,喊声震天.锣鼓齐鸣!我循声望去,呀,原来是六十多名身着黄色统一服装的壮汉正举着龙虎大旗呢!龙虎大旗大得惊人,据说旗杆高33米,旗面长26米,宽22米,面积有600平方米。旗头是葫芦形的,上面装饰着流苏,旗面上有龙凤花鸟,周边镶着翠色的布。突然,有人发出了一声号令,大旗便“昂首挺胸”,“走”了过来。我四下寻找,发现原来就是那些身穿黄色服装的壮汉一齐用力,抬起旗杆,在场内移动。旗一竖正,便在空中迎风飘扬。旗面上,龙在天,张着血盆大口,好像随时要扑向地面;虎在地,对着天仰头长啸。龙和虎各显神威,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鼓声齐鸣,那声音密不透风,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我们挤压过来。我渐渐向大鼓靠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唐山大鼓”。大鼓手身穿鲜红的衣褂,浑身的劲都用在了那双手上。他们边敲鼓还边跳着舞蹈,仿佛一簇簇灵动的火焰。如果你仔细听,就能分辨出大鼓和小鼓。大鼓有力拨山兮的'气概,但小鼓却没有被打压下去,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咚咚”地响着。夕阳西下,矗立的龙虎大旗,震耳欲聋的唐山大鼓,再加上天边绚丽的晚霞,如同一幅壮美盼画,刻在了我心中。这场面是那样的大气,看得人酣畅淋漓,让人抛却一切烦恼,陶醉其中。
篇2:写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
过新年呀,咚咚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咚锵咚咚锵!大街小巷喜洋洋呀,幸福得生活甜呀甜又香,咚锵咚锵咚咚锵!
今天是正月十六,我和妈妈一起去看舞龙舞龙得表演。我们在路上遇到宋梦博和她得妈妈,我们一起往前走。到滨河公园得大门口,表演得人很多。他们都穿着花花绿绿得衣服,有得在敲锣打鼓,有得在扭秧歌,有得在舞龙舞龙,有得在耍旱船,有得在抬花轿,好热闹啊!宋梦博得妈妈为我在旱船旁边照一张像,还为我和宋梦博在大鼓旁边合一张影。
我们玩一会儿,高高兴兴地回家。
1月31日,也就是大年正月初一那天,我到官路增仁村看舞板凳龙。
刚到那里是人山人海,听别人说有1万多人。我到那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位子,我们找了好久好久,才找到了一个位子。舞龙开始了,鞭炮打起来,鼓声响起来,龙头开始动起来了。听妈妈说舞龙一般是龙身、龙尾跟着龙头转圆圈,顺时针三圈,再逆时针三圈,而龙头则跟着前面的灯笼走。
可站在位子上,我东张西望,却只能看到龙头,怎么也看不到龙身和龙尾。于是我又换了一个位置,直接站到了一把椅子的椅背上,这下都看到了。龙头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龙须看上去像两根钓鱼竿上的钓鱼线;龙的眼睛很大很圆,像两颗大大的黑珍珠;龙的嘴巴里含着一颗火红火红的龙珠。龙身好长哦,一共一百六十八节,是一段一段竖立在板凳上的,上面画着龙鳞,远远看去很像海浪。龙尾高高翘起,上面有一束束小花,五颜六色,真是好看。虽然站在椅背上很累,我换了很多次的姿势,但我还是坚持看到最后。看完舞龙,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呀!
篇3:2022年春节的习俗作文600字怎么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间,又到了春节。在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在小朋友们的欢呼声中,它闪亮登场。
虽然觉得现在过年的年味淡了许多,但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兴奋,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压岁钱,和朋友们一起疯玩......
贴春联是春节必有的节目。说起它还有讲究哩!贴春联的东西不能用透明胶和双面胶,因为它们刚贴上的时候会很牢固,但当它们的叫风干了之后,就会失去粘性,春联会自动脱落。这时,古时候的老方法就派上了用场。用白面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状,再倒到开水里搅拌几下,浆糊就做好了,然后再用炊炊把它涂到贴春联的地方,贴上春联就大功告成了。用这样的方法会让春联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节有人把它撕掉。试试看吧!
饺子这种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每年除夕都要包饺子吃,那么,你们知道饺子的由来?而又为什么要在除夕吃饺子呢?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起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等驱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不过现在的饺子大多数自己做的就是萝卜和肉了,反正我就没吃过用羊肉做的。
当然,说到春节还有很多习俗,我就不都说了。祝大家牛年快乐,要咩有咩!我去吃饺子喽,拜拜!
篇4:写习俗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玉山“赶茶场”到了,作为一种民间习俗,“赶茶场”一是为了纪念“茶神”许逊,二是为了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说起“茶神”许逊,他可是古代第一个用茶叶做交易的人。早在晋代,许逊游历到玉山,看到这里茶叶质量上乘,但农民们生活却很清苦,就与茶农们一起把茶叶制成了“婺州东白”,并带着自己的随从到各庙施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玉山人民为了纪念许逊,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庙,这就是如今的茶场庙。
当我们赶到茶场庙时,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各个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突然,喊声震天.锣鼓齐鸣!我循声望去,呀,原来是六十多名身着黄色统一服装的壮汉正举着龙虎大旗呢!龙虎大旗大得惊人,据说旗杆高33米,旗面长26米,宽22米,面积有600平方米。旗头是葫芦形的,上面装饰着流苏,旗面上有龙凤花鸟,周边镶着翠色的布。突然,有人发出了一声号令,大旗便“昂首挺胸”,“走”了过来。我四下寻找,发现原来就是那些身穿黄色服装的壮汉一齐用力,抬起旗杆,在场内移动。旗一竖正,便在空中迎风飘扬。旗面上,龙在天,张着血盆大口,好像随时要扑向地面;虎在地,对着天仰头长啸。龙和虎各显神威,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鼓声齐鸣,那声音密不透风,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我们挤压过来。我渐渐向大鼓靠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唐山大鼓”。大鼓手身穿鲜红的衣褂,浑身的劲都用在了那双手上。他们边敲鼓还边跳着舞蹈,仿佛一簇簇灵动的火焰。如果你仔细听,就能分辨出大鼓和小鼓。大鼓有力拨山兮的气概,但小鼓却没有被打压下去,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咚咚”地响着。夕阳西下,矗立的龙虎大旗,震耳欲聋的唐山大鼓,再加上天边绚丽的晚霞,如同一幅壮美盼画,刻在了我心中。这场面是那样的大气,看得人酣畅淋漓,让人抛却一切烦恼,陶醉其中。
篇5:写习俗的作文
写习俗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玉山“赶茶场”到了,作为一种民间习俗,“赶茶场”一是为了纪念“茶神”许逊,二是为了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说起“茶神”许逊,他可是古代第一个用茶叶做交易的人。早在晋代,许逊游历到玉山,看到这里茶叶质量上乘,但农民们生活却很清苦,就与茶农们一起把茶叶制成了“婺州东白”,并带着自己的随从到各庙施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玉山人民为了纪念许逊,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庙,这就是如今的茶场庙。
当我们赶到茶场庙时,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各个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突然,喊声震天.锣鼓齐鸣!我循声望去,呀,原来是六十多名身着黄色统一服装的壮汉正举着龙虎大旗呢!龙虎大旗大得惊人,据说旗杆高33米,旗面长26米,宽22米,面积有600平方米。旗头是葫芦形的',上面装饰着流苏,旗面上有龙凤花鸟,周边镶着翠色的布。突然,有人发出了一声号令,大旗便“昂首挺胸”,“走”了过来。我四下寻找,发现原来就是那些身穿黄色服装的壮汉一齐用力,抬起旗杆,在场内移动。旗一竖正,便在空中迎风飘扬。旗面上,龙在天,张着血盆大口,好像随时要扑向地面;虎在地,对着天仰头长啸。龙和虎各显神威,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鼓声齐鸣,那声音密不透风,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我们挤压过来。我渐渐向大鼓靠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唐山大鼓”。大鼓手身穿鲜红的衣褂,浑身的劲都用在了那双手上。他们边敲鼓还边跳着舞蹈,仿佛一簇簇灵动的火焰。如果你仔细听,就能分辨出大鼓和小鼓。大鼓有力拨山兮的气概,但小鼓却没有被打压下去,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咚咚”地响着。夕阳西下,矗立的龙虎大旗,震耳欲聋的唐山大鼓,再加上天边绚丽的晚霞,如同一幅壮美盼画,刻在了我心中。这场面是那样的大气,看得人酣畅淋漓,让人抛却一切烦恼,陶醉其中。
篇6:写习俗的作文
今天,我从妈妈那儿了解了一些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就让我告诉你们吧!
第一个风俗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不能少了“平安菜”这一道菜。平安菜也叫安乐菜,是用一种叫马苋莲的植物做出来的。马苋莲是农田里最常见的农作物,绿色的茎,黄色的花,一大片连着一大片。这种植物的生命力很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太阳怎么晒,都不会死掉。
关于这样菜,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闹得地上不得安宁。有个叫后羿的人,自告奋勇去射太阳。后羿拿着神箭,先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第十个太阳很害怕,便藏在马苋莲丛里,没被后羿发现才保住了性命。第十个太阳为了感谢马苋莲,就给了它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太阳怎么晒,它都不会被晒死。就因为这个故事,吃马苋莲,烧平安菜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人们都想在新的一年里像马苋莲一样平平安安。
第二个风俗就是: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不要扫地。因为我们中国人都有点迷信,相信会有财神。我们老家人认为大年初一早上,财神会到自己家的地板底下,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能发财。而如果早上扫了地,也就等于把财神赶走了,把财推出了家门,在新的一年里就没有好运气,不能发财了。所以,大年初一早上,无论家里的地有多脏,都不能扫。
怎么样,我老家的风俗很有趣吧?
篇7:写端午节习俗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节正值上海世博会举办,又逢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赛。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下边推荐一些端午节的过法:
1、观世博会:上海及周边的朋友可以选择端午节放假期间游玩世博园区,看看各国的展馆,了解下各国的风情,还可以在游玩中领悟到世界各国文化,多好啊。
2、看世界杯:或者你还可以选择观看足球世界杯,不用担心熬夜看世界杯比赛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和上班,这三天我们可以随意的欢呼,尽情的享受。
李大钊同志说过: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说完了应景的玩法,我们还可以选择更传统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玩法来渡过这难得的三天端午节假期:
3、端午粽动员: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如果觉得外边买的粽子不合自己口味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在家包粽子,这样既可以吃到可口的粽子又能享受到包粽子的乐趣。印象中南北方的粽子口味就是大不同的,北方的粽子多是甜的,而南方则是咸的。
4、赛龙舟: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来到户外来体验一番龙舟戏水的快感。
5、全家聚会:端午节对于我们每天忙碌的都市人来说也是一个全家聚会的好机会,不管平时上班忙,没时间回家陪父母,那么就可以选择在端午期间陪父母。还有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如果回不了家的话,不要忘记打个电话回家。
篇8:写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名除夕。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热门】写春节习俗作文三篇】
篇9:写春节习俗作文
一眨眼,20xx年已经过去了,20xx年已经来了。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
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对于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吃完年夜饭,来看看杭州人过年的活动吧:
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写春节习俗作文8篇】
篇10:写习俗的作文
今天是星期四,是我们北街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春游日子,虽然天空下绵绵细雨,可它却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春游心情。因为同学们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我们目地是同学们向往已久“川北民俗文化园”,川北民俗文化园位于广元市利州区东坝雪峰境内,占地1000多亩。
从学校出发,大巴车在公路上欢快地飞驰,车上不断传出嘻嘻哈哈欢笑声和优美歌声,窗外到处翠绿一遍,让人目不暇接。车行大概走了30分钟左右,我们便来到了目地。
走进川北民俗文化园内,一阵阵和煦春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呼吸新鲜空气,眼前到处是翠绿一遍,圆内风景优雅,特别是那后面几座山,重重叠叠,高耸入云。后面人工湖更是美丽,它清澈透底犹如一面镜子,美丽极了。湖内鱼儿欢腾,偶尔飞鸟从湖面掠过,更为川北民俗文化园增添了几分生机。又说那更美,便是那些奇异花朵和那数不清树木,花儿红红,绿绿,黄黄,紫紫,蓝蓝,象一条条丝带铺在人工湖和林荫小道周围。而树木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有松树、白桦树、白杨树、桃树梨树等等好多我们都叫不上名来。树蒙在山周围,一棵是深绿色、一棵是淡绿色、一棵是浅红色、一棵是黄色……将山包裹,真是美轮美换。
在老师带领下,沿林荫长廊和崎岖小道往里走,到处都是一遍由鲜花点缀绿色海洋,偶尔还可以看到叫不上名小动物从林中急驰而过,伴随同学们惊呼声,为我们春游增添了无限生机。一路说说笑笑我们来到了宿营地,同学们将各自带食物和饮料拿出来放在一起,共享这特殊午餐。
在结束我们春游之行时候,园内几个醒目大字“这不是九寨沟!”让我深受感动。是啊,这里不是九寨沟,但它美丽景色却能和九寨沟比美。这是我们每一个广元人骄傲和自豪,广元——愿你越来越美丽。
篇11:写习俗的作文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家乡(临海),我们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名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百姓讲给我听。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篇12:写习俗的作文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吃一个大蒸饺。在我的家乡,最令人兴奋的是我自己包的蒸饺。
一天早上,雾还没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丽芙人已经开始工作,家家户户都端着一口大约成人身高的大锅,而我们这些孩子,看着这么大的锅,张大了嘴巴,发出“哇”的一声。经过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并不感到惊讶。
大人忙着进出房子。厨房炉子里有几个大圆锅,都是红豆糯米。我开始包蒸饺。大人们先洗了几个冬天,然后把红豆糯米放在下面,中间放一块香甜可口的猪肉,表面铺一层糯米,就完成了一半。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形蒸饺包起来。如果绑的不好,蒸出来的饺子煮熟了就会散掉,掉了。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煮蒸饺了。刚才大家都在提着水桶往大铁锅里倒水。我们这些孩子都是来帮忙的,提着小水桶。很快,大铁锅已经盛了一半水,里面包着刚蒸好的粽子。每个人都从房子里拿出一个小板凳。在大铁锅前,这一刻是最温暖的。大家在铁锅前说说笑笑,火光里全是开心的笑声。我们可能会享受这一刻,这个过程,但不是时不时的结果,等着这些蒸饺。
蒸好的粽子蒸好后,大铁锅的.盖子一打开,香味真的难以形容。从村长到村尾,整个村子充满了蒸饺的香味。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吃自己劳动的果实。这种好吃的东西,外面买的蒸饺是吃不到的。
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的好怀念!我很想再来一次。
篇13:写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清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桔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倒霉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衬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