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数控实训》任务引领型校本教材的开发
作者:路 娟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9期
本文浅谈《数控实训》任务引领型校本教材的开发。 一、校本教材的含义
校本教材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教材,对于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需要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任务引领
1.什么是任务引领型教学
“任务引领型教学”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任务引领型教学的意义
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于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任务引领型教学的需要,我们开发了任务引领型《数控实训》校本教材。
三、任务引领型《数控实训》教材的开发过程 1.开发校本教材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可以先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可以参考我们的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我校的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控实训教科书偏向理论的内容较多,并且与实训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匹配,同时也不能完全和我校的机床设备相吻合。这就给实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外,传统的实训教材体系结构不利于现在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驱动;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引领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快、掌握得好,也便于老师教,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解决当前数控实训专业教材不合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教材结构的设计
起先,为了确定教材的结构,我们查阅了相关数控专业教学的指导用书,发现运用传统的结构框架较多,以章节展开教材编写。我们的校本教材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呢?我们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材结构体例,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分析研究,最终采用了“篇章—模块—项目—任务—活动”的总体结构。下面,以教材中第三篇数控铣床的操作与加工中模块一为例详细对本教材的结构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在每个任务的“学习目标”环节中采用能、会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目的了如指掌。在“工作任务”环节中,明确安排学生实训的加工任务,以任务为引领展开教学。在“实践操作”环节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操作注意”环节中,提醒学生在操作中应注意哪些内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例如,在项目四,任务一钻孔操作注意事项中提到麻花钻的垂直进给量不能太大这一点,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麻花钻垂直进给量太大造成的过度磨损甚至断裂的现象发生。在“问题探究”环节中,针对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以方便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知识拓展”环节中,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地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相关知识,这也是深一层次的学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化。在“练一练”环节中,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训操作,巩固实训所学内容,提高技能。
从以上教材结构体系设计的环节可看出,每个工作任务从布置到完成都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养成而展开,并充分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有机床操作的基本训练内容,又有符合职业技能等级的工作任务课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重点突出实践操作,体现“做中学”,在任务引领,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得到了有益的尝试。
此外,在机床操作的任务中,我们将一个任务以多个活动形式展开,将结构从复杂化过渡到简单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内容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