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 - 蔡礼旭老师主讲(2)

2025-08-09

造字就已经告诉我们,教育要教什么?教孝,最重要要先教孝。一个孝,一个文,我们把它折开来,要教孝也要教文,那中间还得教什么?“入则孝”,“出则悌”,生活当中还要“谨而信”,人与人当中的言语信用的建立,要懂得爱护他人,还要懂得亲近仁德之人,最后“余力学文”,所以《弟子规》把前后的次第都给你列出来,教育就是要教这些东西,《弟子规》确实把教育的纲领掌握住了。所以这个至道就是孝道,要好好教孝道,自然而然他的德行就会开显出来。

后面讲到一段整个教学的师生的互动状况,学然后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这个学除了是学生学以外,还会是什么?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所以,以老师的角度,他学了之后也就学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赶快再充实自己。教,然后知道困难的地方,看到学生的表情,知道吸收有限,赶快请教别人,所以我们强调教育要注重什么?伦理,注重先验的承传。

我刚好很幸运遇到一些很有经验的老师,肯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很无私地告诉我,这样的老师好不好遇呀?不好遇,能感是心,所感是境界,当你的心真诚到那个境地的时候,人就会出现了。所以刚好有一次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小学同学到现在的交情已经将近20年了,刚好20年,很好的交情,我们曾经同甘共苦。一起骑着一台摩托车,后来,我的手断了,他的手没断,因为他坐后面,给我摔到水沟里面去,他的重力整个往我身上撞,所以我就“啪”左手就断了,要有这种共患难的经验感情才会深。结果他很老实,也没交过女朋友,也不容易交了一个女朋友,第一个女朋友,也是最后一个女朋友。交了之后他很高兴,他就带到我们家,说要给我看,我说好,就一起过来我看。她的女朋友开口就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什么,闭口又说我们老师教了我什么。我听了很好奇,一个人,老师对他的影响听起来比父母还大,让我很惊讶。那个时候我不是老师,我还在补习班准备考试,考师范院校,我还跟教育八杆子还接不上。我听了之后很感动,就情不自禁就说:“我可不可以跟你们老师见面?”结果话讲得太快了,后来私底下想一想,才跟人家第一次见面就提出要求,有点不近人情。我隔天就打一通电话跟他女朋友讲,我说我看还是算了吧,这样太唐突了。他女朋友说:“我已经跟我们老师讲了,他说象你这样的人要赶快进入教育界!所以给他约好礼拜天跟你一起吃饭。”就约好。他老师教书已经30多年,今年已经第35年。见面的时候刚好我朋友就开着车载我去,我们坐在后面,她老师坐前面。结果她的老师跟我住的地方相差500公尺,你看,这么有缘的人缘份还没到就是什么?就是见不到,真是很微妙!在同一条路上。结果他接了之后,这个老师刚坐下来,回头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教书30多年,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你惊不惊讶?面对一个还没教书的老师,这一句话深刻。然后他又接着讲,他说学生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所以不能乱发脾气,一发完脾气这个机会教育点就怎么样?就错过了,不只错过了,孩子所留下的不是他犯了什么错,而是老师很凶,而是下一次犯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所以这一个心境就会影响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所以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当中也体会到,很多学生发生状况的时候你会赶快什么?找方法来解决,所以你的能力也会增长起来。当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当中都抱持着教学相长的态度,那每一个学生也是我们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啊,从他们的回馈当中,我们可以了解我们不足之处。所以透过这个老师的这些很精辟的话,我们就牢记在心,然后透过在教学当中体认教学相长的喜悦。

而引导一个孩子是不是只有一次的谈话就可以让他扭转乾坤?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除了态度对之外,教育确确实实要很有耐性,而且要时时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我在来海口以前,刚好接了一个班,而我在接这一班的时候都印

证陈老师,这个教书30多年的老师给我的这些提醒我都印证到。因为我在接这一个班级的时候,他的老师教书教了40年,结果后面一个学期撑不下去了,他说:“我再也教不下去了,我40年来从没带过这么难带的班。”所以他连最后一个学期也不愿意带毕业,所以六年级下学期没人带。刚好很巧我从澳洲回来,我的同学刚好在那个学校,就打电话了一通给我。我本来想多学一点东西,就先不要去教了,结果我的同学补了一句话:“这一个班是全校最难带的。”我们一听怎么样?反而斗志提高,“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就:“好,我去带!”

结果第一天去他的老师拿着孩子的名单,一个一个给我说明:这个孩子单亲,这个孩子奶奶带的,这个孩子怎么样调皮??讲了19个男生,女生比较少介绍,因为小学阶段女孩子都还蛮乖的。结果介绍完19个,他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就这三四个比较乖了。你听完这个报告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突然陈老师的一句话就出现了: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

所以一进去之后就知道他们班上有“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四个学校常常都要叫去教训的4个学生。其实我细细观察4个孩子其实都很善良,只是没人好好教他而已。其中有一个,他的脸部表情特别凶,那我就把他找过来,我说:“吴同学,你的脸为什么这么凶?老师有得罪你吗?”他说:“没有。”脸还是很凶。我说:“你这个表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说:“五年级,上学期。”他连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凶恶都知道,很有意思。我就跟他说了,我说:“你这样的表情会让人家误会,好象你看人家不顺眼,还是在生人家气,所以你以后啊表情要放轻松一点,不要这么凶。”他听完之后点点头:“好。”有没有变得比较温柔?没有,他就回去了。

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确确实实没有时间去办公室跟同事闲聊,因为你才接他一个学期的时间,要能赶快了解这些学生,你才能够因材施教。你对他的信任跟认识不足,你要教导他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每一次下课其实我们两个耳朵都怎么样?竖得很大,表面上是在那里改作业,事实上是两个(耳朵)在那边收集什么?讯息。结果刚好几个同学就说,这个吴同学曾经帮他妈妈卖过衣服。一个六年级的男孩,能去帮妈妈卖衣服你觉得容不容易?不容易呀,他那个五六年级的孩子,面子就看得很重了,但是他还肯去帮他妈妈卖衣服,代表这个孩子很有孝心。

我掌握了这个资训觉得有孝的孩子特别容易教,所以我就开始给他承担一些责任。他行为偏差,我就拿他过来,去帮学校维持秩序,到一、二年级去,有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大吼大叫,你就过去跟他说你不能乱叫,把他名字登记下来,他就变成纠察队了。他自己挂了一个牌子是纠察队他会不会乱做事?他就不敢,后来做得还有声有色。做了之后我就慢慢引导,我说给你当一个礼拜的班长好不好,他吓得半死,硬是不肯,我这样子半推半就才给他劝好说就一个礼拜,他就真的上了。从那个礼拜之后他就一直做到学期末没有再换过了,就上瘾了。在承担责任上我们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引导,你能不能强度一下子很高?第一次就说,来班长给你做,那他一定不能接受,慢慢累积他的信心。

不只在做事方面信心,他在学习方面也要给他信心。所以当他在上课的时候,比方说他在上数学课,他回答得很好,他的思虑很敏捷的时候,我们就会借这个当下,就跟所有的同学讲,你看,其实这个吴同学非常聪明,他面对这个问题居然会这样思考,很不简单!孩子的信心可以从老师的一点一滴的肯定怎么样?重新拉起来。结果这个孩子第二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名,全班都很惊讶。

鼓励要及时,他有这么好的表现,我就带他出去吃饭,跟几个同学一起出去吃饭。当天下午我们在校门口集合,他的母亲骑着一台摩托车把他载过来。载过来之后一看到我,就哔哩啪啦讲了一段话,他的母亲说,她说:“我这个孩子读书读了五年半,从来没老师看到过他,没有老师重视过他。”我们听到这一段话觉得也是很心酸,一个这么好的孩子,都没有人去引导,没有人去启发。所以当他的妈妈聊到这里我就把话接过来,我说这个孩子非常优秀,他在这一段时候之内当班长当得很好,帮我们处理哪一些事啊修理得有条不紊,而且很有领导才华,他在学习方面有哪一些优点??我就这样娓娓道来,讲了差不多五分钟。这个孩子在哪里?他就站在你的身旁,站在他母亲跟老师的身旁,足足听了五分钟,我相信这一段话他会记多久?(答:一辈子。)我们确确实实不是说刻意要去称赞他,而是发自内心对他的一个肯定。

后来毕业了,我们毕业当天有一个规定,要把全班带出校门,是我们老师亲手把他们送出去的。结果刚好要送出去以前我就颁奖,把一些奖都颁完。很巧,可能是上天的安排,颁奖之后只剩下一个奖,怎么办?你假如颁给某一个同学,同学会怎么想,老师偏心。所以我就讲了,我说:“最后这一个礼物我们颁给这一个学期德行进步最多、成绩进步最多的同学,你们提议颁给谁?”他们会讲谁呀?那当然就讲这个吴同学了,所以是不是我颁的?不是我颁的。所以这个吴同学来领了这个奖回去就坐在他的位子上,一坐下去一个大男生就唏哩哗啦就哭起来了。当老师的人站在讲台上啥都看得到,你看我们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都以为怎么样?老师看不到,在底下做啥事其实都看到了。

我这几天刚好一些老师提到某一个人,我马上就说,这个学友他的表情是什么样。他们都很惊讶,说为什么我都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那一个曾经差一点就误入歧途的朋友,他三天听课只有一个表情:两个眼睛全神贯注,嘴巴从来没有合起来,都是这样??所以他要回去的时候很激动,一定要跟我见一面,我对他印象真的非常深刻,他非常认真。

那这个同学哭起来我也是看得很清楚,当他哭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说我这一辈子只会为感动掉眼泪,绝对不会为伤心掉眼泪。我心里就想,假如他继续哭,我待会就过去好好安慰安慰他。结果之后出来整队就开始带下去了——我们在四楼,就把他带下去。结果带的过程我回头一看他还是哭得很伤心,我想,好吧,我要出马了。就把他们停下来了,我就走过去,我就用我的左手握住这个同学的右手,这个动作一做出来想说这一只手就拍一拍他的肩膀。结果左手握住他的右手才刚握住,这个孩子马上拼命地喊着:“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一声接着一声,我在那个当下被他电到了,我突然明白不是男生会电女生女生电男生,男生也会电男生,一个真情流露的时候真的是很感人。我在那个当下没有办法言语,眼眶泛着泪水,不能掉下来,不然会失态,我就在那里深呼吸两三次,后来走到队伍前面就把他们带出学校。

带出学校之后我一个人走回校园,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我说不是我教了这个学生,而是这个学生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为人老师的一门课,什么课呢?他明白地告诉我,没有孩子不能教。一个被称为四大天王的孩子都可以在四个多月之内有这么大的转变,所以孩子能不能有大的转变,都在于我们为人师的这一颗真诚心,所以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这个学是一个古字,它是这么写,它是指教的意思,所以教学相长。

我们接着看底下一段,这一段是提到了古代的学校的组织,还有学习的目标。

这一篇文章事实上它有四个重要的结构,那我们来思考一下,请问您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些问题?比方说你现在要推展经典,请问你会想哪一些问题?噢,为什么做,为什么做是关键,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教育?为什么要读经?这一个你要非常清楚,不然做到一半你会很迷茫,为什么要做。再来还有哪一个问题?怎么做。再来,还有,做什么,是不是?你做的内容是什么。再来,你一做就做到底了,方法需不需要调整?内容需不需要修正?都有可能需要,所以最后还有一个环节很重要,要检查方法内容对不对,这就叫**的功夫,这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学里面四个最重要的核心,不只是管理学,你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跟这四个问题息息相关,比方说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说,我学圣贤的学问学了五年了、学了十年了??讲这样的话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学圣贤的学问是比时间啊?比什么?比你的实践、比你的功夫,所以这个在修证修行当中叫作什么?勘验,勘验你这些学问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要能屹立不摇,能知类通达,能权变,这个才是你的真实学问,所以你要勘验,要检查。这四个就是我们教育体系里面四大问题。

为什么做叫教学目标。为什么读经典?因为要让他背很多,是不是?不是,读经典的目的在哪? “读书志在圣贤”,这才是教学目标。那当你在看到背的过程中,他长傲慢了,那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要调整,不能继续下去了!你不能说继续再看看吧,很多时机你错过了,到时候拉都拉不回来。所以我们时时要修正一下,要验证一下有没有跟目标偏离了,“行百里路半九十”,你要时时看看有没有跟着目标走,所以这个是教学目标,就是我们刚刚讨论的几个章节,干什么?要立志,要化民成俗的志向。

第二个,什么,这个叫教学内容。这一篇文章第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是要立志,第二个要讲解的是教学的内容,第三个,如何做,是什么?教学的方法。第四个呢?教学出来之后的效果,所以叫什么?教学评量。我们这个教育学里面这些名词常出现。请问诸位老师,这四个里面哪一个最重要?(答:立志。)目标是影响什么?(答:内容。)内容会影响什么?(答:方法。)所以根本点还在立志。你看这一篇文章才刚开始,立志谈了多少次?很多次了。

我们下一段除了这个教学的组织之外提到的就是立志,而这个立志不是高远志向而已,它是把分段的目标——学一年学三年学五年应该达到什么效果,都立定出来。好,我们来念一下: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前面提到了“家有塾”,这个家,25个家庭当中会设一个私塾。“党有庠”,这个党也是一个组织,就是500家称党。有一个庠的组织来教学生读书。“术有序”,这个是一个乡的学校,有12500家叫术,术有序。“国有学”,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国学,我们叫作国子监,提供很多成绩很好的读书人可以到大学里面来深究。“比年入学”,比年是指每一年都招生。“中年考校”,隔一年会有考试。接下来就提到了我们读书有哪一些分段的目标,要去力行,在这里我用一个表跟诸位老师作说明。

目标是要“化民成俗”,但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从基础开始。所以把一个孩子教好,绝对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功夫,我们要很有耐性。“七年视论学取友”,前面七年的功夫可以称为什么?小有成就,这个称为小成。“九年

知类通达”,这个谓之什么?大成,强立而不反。“近者说服,远者怀之”,达到这样的效果。

好我们看这个表,小成要多少年?7年。小成跟大成差多少年?为什么可以从小成变大成,在短时间之内**,根本原因在哪?(答:根基厚。)根基一定要扎牢,不然绝对不可能有这个效果。我们来看一下,“一年离经辨志”,能够句读,把经典读得象断句,要懂得,然后辨别他自己的志向,老师也透过很多的引导让他理解圣贤人的存心用心,进而立志成圣成贤,这个方向。“三年敬业乐群”,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有,最主要他对于学问的心要怎么样?敬!恭敬!所以要敬!所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所以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成就不一,原因在哪?在对学业的恭敬,还有对老师的恭敬。“乐群”,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到孩子生活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建立起来,而且很多的学问都是用在与人相处当中,所以要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因为在前五年当中跟老师已经有默契了,所以老师也知道怎么跟他互动,他就很能常常亲近老师。但是我们注意看,什么时候才开始博学?几年?不是一开始就******,是先把与人相处还有存心态度扎好,扎了五年之后才开始广博学习,所以我们扎圣贤人这一句教诲纲领最少最少要扎五年。古代人要扎五年,现在要扎几年?十年?十五年?人贵自知,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有所成就。那我们来想一下,明明我们的根基比不上古人,古人都扎五年,我们肯定要扎十年!但是几个人有这个耐性?这个值得我们深思,想都我们会想,也都知道,但是不一定悟到,不一定做到,更不可能得到,所以确确实实要把根扎好。

再来“七年论学”,对学问可以怎么样?举一反三,悟性开了。这里为什么不用交友,要用取友?有什么?判断能力!什么样子的人值得亲近,什么样子的人应该敬而远之,这种分寸拿捏,人情练达,有一个基本的功夫了,九年之后,道理明白了,彻法底源,很多对人的仁爱之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道理都搞清楚了,理得心安,所以「知类通达」,道理明白,遇到境界呢,「强立而不反」,所以这个叫解行相应。知类通达是什么?开解了,强立而不反呢?落实在行为当中,解行相应,解行圆满,谓之大成。

这一段话里面我们要注意底下有一段说明,他说「此大学之道也」。原来《学记》里面这一些目标,跟《大学》相互呼应。所以《大学》如何做到,要透过《学记》里面的方法来做到,你要透过这种教学、这种学习。

我们把《大学》跟《学记》来对证一下,大学里面开宗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成就了,他就能够明明德。在亲民,所以亲近人民,这个“亲”字还当“新”字讲,你亲近人民的真正目标在哪?每天陪他嗑瓜子看电视吗?目的在哪?新民,也就是大学里面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你的人民所有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每天进步,教化他们,就能达到“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效果,这个是亲民。最后,“止于至善”,所以化民成俗,跟大学的三个目标完全一致。也从这里了解到,明明德是自利,先把自己修身做好;亲民是化他,教化他人,化民成俗叫自他圆满。所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大学的理论跟我们其他圣人的教诲不谋而合,我们在接受圣贤教诲,不要又在其中生了很多分辨,这样会障碍你的修身。

第二集

我们7月份在深圳办了两场学习课程,有一个老师过来跟我们讲,蔡老师啊,你们是卖化妆品的。我听了也没懂,他说来上完课两三天之后变好,笑容都会增多,所以看起来特别容光焕发,所以心境一变,相貌就会变,死灰复燃由心生。


《礼记学记》 - 蔡礼旭老师主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第四套人民币简介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