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身边的化学物质(2)
第4课时 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时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主要用途。 3.会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4.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5.了解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6.能区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自主复习】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一般会消耗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的同时一般会产生_______,这就是自然界中_______和_______的循环。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形态变化: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__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_______,一般也不支持_______,还不能供给_______,但二氧化碳无毒。(干涸的深井、甘薯窖等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进入之前必须做_______试验。)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_____(雨水通常呈微酸性的原因),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稍稍加热后,溶液又会变成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 (3)与碱溶液反应:
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变质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4.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1
5.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纯碱、汽水、糖、尿素和甲醇等。 (2)用于灭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冰用作制冷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_______和_______。 (5)用作粮食、蔬菜、瓜果等的_______。
6.写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物质是_______。 (2)能用于灭火的物质是_______。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释放的是_______。 (4)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般的景象,造成该景象的物质是____。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原理:用块状_______(或_______)和稀_______反应,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2)发生装置:适宜用_______型发生装置。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方法:一般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常用______________法收集。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中,若_______,则说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_______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_,若木条_______,则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或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置于集气瓶的瓶口处,若玻璃棒上出现了_______,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或用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玻璃棒置于集气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按要求组装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6)讨论: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为什么不用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方法为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9.当大气中_______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_______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_______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_______,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10.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_______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_______。在进入可能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_______,以免危害到人的______________。。
2
1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合反应(多变一),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一分多)。 【例题设计】
例1 (2013.安徽)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
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钌一膦络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2 (2013.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例3 (2013.庆阳)“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例4 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3
例5 常温下将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例6 (2013.山西)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
例6图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固体代替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例7 (2013.盐城)盐城市2013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有:①氧气的制取;②二氧化碳的制取;③配制50 g 5%的NaCl溶液??六个考签,由学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进行考查。 (1)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①上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
②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氧气的制取 B.二氧化碳的制取
③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一瓶该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④甲同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示意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组合装置→检查气密性→_______→收集气体。
⑤利用上述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在完成“配制50 g 5%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通过计算,需称取NaCl_______g,量取水约_______mL。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4
【反馈练习】 1.(2013.株洲)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鸡蛋冒气泡,该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 A.H2 B.CO2 C.O2 D.N2 2.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O2分子间有空隙 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5.(2013.成宁)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 A.供给呼吸 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用于灭火 D.作气体肥料 6.(2013.眉山)“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7.(2013.泉州)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