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5-09-24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新加坡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中国与新加坡存在深厚历史文化渊源,

又共同面临着应对道德危机等方面的艰巨任务, 因而更好地借鉴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能更好的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加坡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独具特色,成绩卓越,与它的工业化奇迹一样,引起世界的关注,新加坡的社会风尚良好,新家坡人遵纪守法,政府高效廉洁,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培育了一种“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这些成就与新加坡的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探寻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新加坡的基本状况 (一)自然状况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 面积641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 其中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斯里兰卡人等。新加坡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 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历史上,新加坡大约有 150 年的时间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 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二)教育的基本体系

新加坡进行公民教育的总任务是非常明确的,即服从、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新加坡政府进行国家意识、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包括: 第一、公民要有一种国家认同感;第二、每个人都要有归宿感;第三、社会责任感;第四、种族和谐观念。同时, 新加坡政府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即富而好礼教育。新加坡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所有宗教不许干预政治, 实行

政教分离;倡导宗教联合;所有宗教一律平等看待,政府鼓励人们信教;任何宗教不允许诽谤其它宗教和教民。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国家意识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民众容易产生移民心态,对所居住国不容易产生认同感,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多元种族社会,容易造成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甚至是种族隔阂、文化冲突,引发社会波动,导致国家危机,新加坡政府及其领导人充分意识到移民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具有松散、分裂的倾向,因此,十分强调国家意识的培养,即培养人民作为“新加坡人”的意识,使新加坡人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981年,总理李光耀提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口号。他指出:新加坡人是一个出身、成长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愿意维持现在这样一个多元种族的、宽宏大量、乐于助人、向前看的社会,并时刻准备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东方价值观教育

作为一个以华人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政府特别强调对东方价值观的教育。 新加坡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新加坡人认识到,加强东方价值观教育能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能够保证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加坡前资政李光耀曾结合本国的实际,论述了保留各民族不同的优秀价值观传统与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我是会合了来自中国、印度及马来西亚不同地域的移民,我们必须传授给我们年轻一代以共同的基本社会行为准则、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信条。这些准则以及信念将能塑造完整的未来新加坡人。我们各个不同人种、文化、语言以及宗教所具有的各种优良特点必须保存下来。”曾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也强调过,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什么都可以改变,什么都会改变,但关系到新加坡生存和发展的东方价值观不会改变。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东方价值观尤其是儒家思想格外重视,儒家思想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是每个新加坡人必须发扬的美德。已故新加坡总统薛尔思更加明确的把新加坡工业化、现代

化发展道路概括为一个模式,即“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 日本的效率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 东方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新加坡的工业化、现代化”。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国情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非常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实效性和实践性,避免受教育者“接受疲劳”现象。新加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层次展开,完全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加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的,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 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涉猎了不同的主题,即使是同一个教育主题,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相互衔接,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同:低年级偏重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新加坡不仅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了有效实现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新加坡中小学还开展了丰富的课外辅导活动和规范的社区活动,使得政策和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注意从小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及对国家的归属感,在学校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如升降旗仪式、文体活动 、尊老敬贤活动、植树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等,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结合起来,有利于知行统一的实现。此外,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和推行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精神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增加了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培养了社会责任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五)注重法纪教育, 坚持德法兼施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 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保障。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 新加坡在建国以来,为了根除恶习和稳定秩序, 陆续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新加坡的法律很完备, 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诸多

方面, 如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公共场所抽烟等都立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新加坡

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并且以详尽和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这与其多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促进是分不开的。 (一)学校德育

1、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首先,学校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德育课程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 学生升学时道德分数要记入升学考试的总成绩中。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新加坡政府颁布详细的道德教育教学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依次涉猎不同的主题。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强调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历史、地理、语文等课程中都规定了德育目标, 把德育工作作为对各科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2、课外实践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必须参加课外活动,并把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分数记入成绩册。这些活动有仪式、学习小组活动、 学校社团、体育活动、社会服务等,由学校统筹安排。此外还推行真实教育,课堂讲授结合社会生活,不仅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的成就展览,也带领学生参观监狱、戒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这样,学校德育是开放的,是延伸到校外生活中的。

3、重视“隐蔽课程”的重要作用。“隐蔽课程”是指师生关系、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校内的舆论导向、校园风貌等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影响。新加坡学校创设了陶冶情操的良好生活环境, 如中小学普遍开展的五项辅助活动:榜样、 阐释、 规劝、环境、经验。小学生每天都必须参加升旗仪式, 并举行升旗宣誓,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家归属感。 (二)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社会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家庭教育、 社区和全国性活动、 宗教教育、 法纪教育、政府的廉政建设等一整套的系统工程。

1、家庭教育。新加坡视家庭价值为东方社会生存发展的核心观念,所以对家庭教育格外关注。政府通过立法、 政策导向来维护家庭的完整,鼓励子女与父母老人同住,并且通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尊老活动,使老年人得到物质和精神双重关怀。通过维护这种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力地保障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同时传统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世代延续。这对于学校教育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和深化。 2、社区和全国性活动。政府组织的全国性活动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影响较大的有:国家意识教育, 如从 1988年开始每年搞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儒家伦理教育,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新的“八德”: 全国礼貌运动,自70年代以来就从未间断过。此外, 讲礼貌运动、防止犯罪运动、 反对乱丢乱吐运动等等都是每年都要举行的。这些内容丰富、时间持久的活动,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和健康的导向, 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大环境。新加坡的居民委员会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它,孕育起一种社区精神, 来抗衡工业化给人民带来的疏离和隔膜。

3、 法纪教育。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亲切感人的一面,又有无情的法律法规。自建国以来,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根除恶习,新加坡政府陆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宣传教育。

4、政府廉政建设。政党和政府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角色,新加坡总结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教训, 深刻认识到对公务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反腐倡廉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音符,也是新加坡一贯不变的政策。同过深入的教育和严刑峻法,保证了政府的廉政建设,而政府的廉政形象无疑是全社会的道德楷模。

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不足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对儒家思想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进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带有侵蚀性的价值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然而儒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能真正走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生不能系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北航 - 自控实验报告 -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