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食品中常见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一. 指导思想
在掌握了基本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之后,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综合设计实验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技能, 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目的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依据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过程复杂,并与脂肪吸收平行。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大多是辅酶的组成部分,通过辅酶而发挥作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人体对水溶性维生素的贮量不大,当组织贮饱和后,多余的维生素可迅速自尿液排出。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泛酸和维生素B12等。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食物的量不足可能是维生素缺乏症的简单病因。可能出现在吃特殊限性膳食的病人及食物缺乏多样性的病人。对食物进行处理的过程可能影响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因此检测食品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检测食品中维生素的变化。
三. 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系统整理前人的分析测试方式,并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较佳的分析测试方法。
2.在选定分析条件下,独立完成一个实际样品的分析,从取样、溶解到分析方法的选择、测定条件的优化等。
3.要求学生在分析测试过程中,灵活调试优化测试方法,具有综合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实验结果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6 常见天然色素(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和分析
一. 指导思想
在掌握了基本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之后,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综合设计实验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技能, 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目的
玉米黄色素主要由叶黄素、玉米黄质和隐黄质等类胡萝卜素所组成,是许多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色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类化合物。 玉米黄色素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耐生物性、着色性,被用来作为食品着色剂,它既是一种天然色素,又是生产保健食品的添加剂,它们作为天然色素已被欧美等许多国家批准为食用色素,在玉米籽粒中含有约0.01~0.9mg/100g。由于对人工合成色素和有关添加剂潜在影响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崇尚自然的今天,这类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受到欢迎。 玉米黄色素的功能 近年来,有关玉米黄色素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有关玉米黄色素与眼部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的关系上,同时它们的抗氧化性质也是大家所感兴趣的。关于玉米黄质和叶黄素的作用机理,推测可能由于紫外线产生单分子氧对眼睛造成损害,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以清除它的影响。已经证实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区域中存在的惟一类胡萝卜素,在饮食中摄取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以影响黄斑色素密度。另外,摄入较多这些类胡萝卜素的人群的黄斑色素水平较高,降低了患老年性眼部黄斑退化的可能性,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还可以降低中老年性失明的风险。 一般常见的具抗氧化功效的类胡萝卜素有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叶黄素、玉米黄质,玉米黄质还被认为是抗氧化维生素中的一种。眼球晶状体中蛋白的氧化在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包括类胡萝卜素,通过防止眼球晶状体中蛋白和脂类的氧化,可以降低患老年性白内障的风险。
玉米黄色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的角质胚乳中,在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中,大多进入到副产品黄浆中,所以可利用黄浆为原料提取玉米黄色素,这也为淀粉工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建立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对充分利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系统整理前人的分析测试方式,并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较佳的分析测试方法。
2.在选定分析条件下,独立完成一个实际样品的分析,从取样、溶解到分析方法的选择、测定条件的优化等。
3.在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样品含量太低而无法测定的情况,则应根据情况做适当纯化。 4.要求学生在分析测试过程中,灵活调试优化测试方法,具有综合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