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红绿灯问题(3)

2025-07-28

优化结果将趋向于使红绿灯周期尽可能地小,这一点不应修正改变。

1.4.2模型的缺陷

该模型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车流是连续的均匀流,才有了车流波的概念,但实际上由于司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车的运动极不规律,也就是说实际中的车流难以满足连续均匀流这样苛刻的条件。如果以车的实际运动或者简化的加速减速进行计算,必然牵扯到微积分的计算,将使计算的难度将大大地提高。

在遭遇红绿灯前后车的减速和加速不可能是一个瞬间的突变的过程,同时车流密度K不可能仅仅是v的函数,也是随着v而连续变化的,这样的话,模型的推导必须以微积分的知识为基础。车流波的形式将变得很复杂,不再简单地满足该模型。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根据1.4.1中的求解结果可以推测出,由于没有考虑到司机的反应时间,还有穿过马路的行人对交通的影响导致求解的结果是Tr和Tg越小得到的时间期望越低。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如果Tr和Tg过小可能会导致出现绿灯期间没有车会通过马路或者没有行人能够通过人行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杨树祺,道路交通常用数据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


数学建模-红绿灯问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自考0162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