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人民调解概论》
论文题目:简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学生姓名 王富国 专 业 公共管理 层 次 高起专 批 次 131 学 号 W130219131113 学习中心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 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 要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长期以来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群众自治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调解员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主体,是活跃在我国基层的一支维稳力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人民调解员就需要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通过对阻碍业务素质提升的因素分析,提出提升业务素质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调解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人民调解员 业务素质 措施
目 录
1 前言………………………………………………...……....…………1
1.1研究的现状……………………………………..…………..……….2
2业务素质的含义及主要方面…………………………..…………2
2.1业务素质的含义…………………….…………..…………………2
2.2业务素质的主要方面…………….…………..…………………....3
3人民调解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3
3.1思想素质……………………………………………………...…...3 3.2知识素质…………………………………………………………..3 3.3能力素质.………………………………………………..…….…..3 3.4心理素质……………….……….…................................................3
4阻碍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提升的因素……………………..………...4 5提升人民调解员素质的措施和办法……………….…………….…...5
6 结论与建议..…………………………………………………..….…6
参考文献..………………………………………………………...…….7
前言
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矛盾纠纷、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调解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调解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能否把第一道防线筑牢。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民间纠纷从数量、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是新时期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1.1、研究的现状
在农村,很多地方的人民调解工作由一些年过花甲的老党员、老干部承担。在城区,调解组织的成员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娘子军。还有一些厂企的调解工作是由残疾职工担当的。总体来看,人民调解队伍缺乏年富力强的有生力量。针对现在民间纠纷的调解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和某些纠纷调处难度大,需要多次做工作的实际,这些同志就显得体力不支、精力不足。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激化的矛盾纠纷,要求迅速果断地平息,防止事态扩在,这些同志就更显得力不从心。
再有,政策、法律水平不适应。从诸城市的情况看,有的调解人员不关心政治,对当前有关政策知之不多;有的调解人员平时不学法,法律知识贫乏。这些调解人员调解纠纷还是沿用老套路,或以罚代调,或在纠纷当事人中间和稀泥。由于不能做到依法调解,以理服人,调解工作往往很难奏效。
最后,
文化素质不适应。许多调解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社会知识面窄,只会调解简单纠纷,遇到复杂一点的纠纷就束手无策。诸城市调解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总数的15.6%,而文盲半文盲占21.8%。由于他们缺少文化,对学习理解法律知识带来很大困难,平时在调解工作中不会宣传法律知识,不会制作调解文书,不会对调解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和记录归档,严重制约了调解工作的开展。
2业务素质的含义及主要方面
2.1业务素质的含义
定义
从事业务的人员在完成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体现,是客户对业务员的主客观认知与认可。良好的业务素养,可以促成业务交往与客户情感往来。通常包括主观心理特征,专业业务技巧等。
释义
主观心理特征可理解为顺利完成业务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心态及态度。帮助客户的心态,服务公司的态度,对待“事成”与“人成”的态度等;专业业务技巧可理解为顺利完成业务活动的个人业务能力,离开了具体的业务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例如营销能力,业务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配合良好的业务心态统称为业务素质。此素质是完成业务活动的客观条件及主观成因。在生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