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doc25.doc2 - 图文(2)

2025-08-11

通过实验三,燃烧的小纸筒迅速熄灭,说明 实验有了去底的饮料瓶,同学们都能做出来) 剩下部分空气不支持燃烧 得出的结论:空气中除了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还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所以空气是混合的气 体,不是单一的气体,它至少由两种气体构成。 八、小结 九、板书设计 这节实验课你们探究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空气中有什么 成分 性质 1、空气中有氧气。 支持燃烧 2、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 不支持燃烧 十、自制仪器的平面结构图

实验设计说明

本堂实验课是自制、改进、创新实验课,是《空气中有什么》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

课包含了三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空气中包括氧气和其它气体,知道氧气支持燃烧、其它气体不支持燃烧。

本实验的创新点: 一、自制的仪器

1、 去底的饮料瓶 。

2、滴有蜡烛液的细铁丝:代替小火柴。(制作方法:蜡烛液滴在一小团纸上,纸团卡在细铁丝顶端)

二、实验设计的改进

1、实验二水槽中的水一定要加到比玻璃片高2厘米左右。 2、改进实验二的顺序

下边对这几个创新点加以说明:

一、仪器的自制

1、去底的饮料瓶,实验二必须用到它,实验三才能继续做下去,因为实验三是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没有去底的饮料瓶,就无法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所以能不能把它制作出来就很关键。对饮料瓶的去底难度很大,本仪器我也是经过摸索,由不易到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注:在网络的课件上,一般老师都没有把这个仪器做出来,很多人根本就直接忽略这个实验;也有的人用倒扣的玻璃杯来代替,但这样做就无法完成下一步实验三的操作。】

2、用滴有蜡烛液的细铁丝代替火柴,因为它比较长,使用的时候更方便,燃烧时火焰比较大,观察也更容易。有老师在火柴上拧细铁丝,也有人用竹签代替火柴,我认为那样更费事,火焰也小。

二、实验设计的改进

1、水槽中的水一定要比玻璃片高2厘米左右,形成的红色水柱才最明显,效果才最好,我也是经过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很多人在做实验二,都没有看到明显的红色水柱,就是没有掌握好水量。2厘米的高度,最好从水槽外面观察,这样准确些。如果玻璃片上方的水太少,形成的红色水柱就太矮,效果就不明显,因为玻璃片下方的水是无法进入饮料瓶的。水过多,饮料瓶中的空气被压缩,氧气同样被压缩,氧气占整个饮料瓶的空间就缩小,形成的红色水柱也比较矮,实验的效果就差。【注:网络上传的研讨会获奖教案,也没有把这个实验做出来,所以实验二他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他的结论是红色液体几乎没有进入饮料瓶)。我想这位老师大概就是没有把水量掌握好。】

2、不按书中的顺序的好处是:①先放玻璃片,可以较准确地掌握水槽中的水量。②先拎紧饮料瓶盖,利于后面有充分的时间观察蜡烛熄灭后饮料瓶中的变化。③注意饮料瓶可能漂浮起来,罩上去底的饮料瓶时,需用手向下按住饮料瓶的瓶盖。

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校 2017年4月10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doc25.doc2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业管道颜色及标识规范 FF GCAB-01-16-2024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