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 - 图文(2)

2025-11-15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明朝中期,内忧外患并至,北有蒙古贵族余势力的威胁,东北有满洲族的兴起,东南沿海有倭寇的侵扰。另外,由于政治的黑暗,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地位,嘉靖以后的统治者特别注重体现在关帝身上的儒家忠义思想,对民间关帝信仰有意识地加以扶植和引导,以为现实政治服务。

关帝信仰在闽南有虔诚的信仰者。泉州涂门关帝庙即使在“文革”期间已改为它用,虔诚的信仰者,仍在早、晚于天色晦冥和行人稀少之际,悄悄地到庙前、庙后和路边烧香祈祷。关帝信仰的出现虽然是统治者的需要,但是在信仰关帝的同时,关羽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使人们的言行更符合义的要求。

三、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原名吴夲,宋时同安人,业医活人,景佑年间(1034——1037年)化,乡人肖像祀之。明永乐(1403——1424年)时,进封保生大帝。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讲述了吴夲“弱不娶,而以医品行。吴夲之信女的顶礼膜到病除的高明可贵的慈心济真人”、“保

吴真人信千年。1989年年,是年4月,了纪念活动暨了吴真人研究

不好弄,不茹荤,长活人”的严守戒律之所以能赢得众多善男拜,不仅因为他的药医术,还在于他难得世的精神,后称“吴生大帝”和“大道公”。 仰的信仰,至今已近是吴夲诞辰1010周漳州和厦门分别举行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会。其后又在厦门市

区、东山县城、泉州市区等地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经过海峡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已取得累累可观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吴真人学术研究文集》、《吴真人研究》、《吴真人与道教文化》等论文集。在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认为,纪念吴真人,很重要的一点,就

- 4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是继承弘扬他那慈善济世的高尚精神,多做“保生”的实际行动,以提高吴真人的伟大神誉。泉州花桥宫历时一百多年的慈善事业,就是弘扬吴真人精神的一个典型事例。

四、其他信仰

关帝信仰、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是通行于闽南地区的三种信仰,体现了闽南民间信仰的统一性。在闽南地区,不同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还有各自特定的神灵,如漳州的开漳圣王信仰,三平祖师信仰,角美的玄天上帝信仰;泉州地区的青山王信仰,王爷崇拜;厦门地区的钓艚王和钩钓王信仰,龙王宫以及田头妈信仰等等,充分说明了闽南民间信仰的分散性特征。

2.1.2 道教诸神方面的崇拜

一、文昌帝君崇拜

文昌帝君是考科举人所遵敬的守护神,与一般人无多大关系,仅是一种间接信仰,旧时书商、印刷商大部分都会供奉。所以民间有此禁忌与之相关:不许随意糟蹋字纸,书籍不能当枕头,更不能坐在上面。

二、土地神和后土神

土地神即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土地公据说是守护村镇、部落的阴阳两界之神,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认为土地公能保佑土地平安、丰收、治病、除灾、发财、管理土地等,乡间多见土地庙。后土神即守墓神,在墓侧立石碑作为后土神的象征,通常刻上“后土”二字。

三、灶神

灶神为一家之“主”,乡间建灶、改灶均需看黄道吉日,恐冲撞了“神明”。灶口只能向南或向西,否则“不吉”。关于灶神,闽南人有这样的说法:平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上切菜,不得击灶等。

2.1.3巫鬼崇拜

闽南风俗很信鬼神,超越佛道二教。经常祭祀它乡之鬼,更多是为它乡非鬼立庙,会首林立,盛于南宋。今日这些民间传说考证起来大部分都是很荒唐的,是民众生活水平低,文化素质低的一种表现。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科技教育文化的推广普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素质有很大提高,特别是知识分子干部和学生的泛神崇拜已消失或淡化。不过,自

- 5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0年代以后,泛神崇拜又有所回潮,特别是年轻人,且集资、捐资新建各种名目的庙宇繁多。而且,在闽南的很多农村地区,人们对“七月”是鬼月这一说法还是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在农历七月不许在晚上洗衣服和晾衣服,收衣服时要记得抖一抖,甚至忌于在农历七月结婚和生育等等,与闽南文化有直接相关的台湾也有这样的鬼神之说,台湾甚至推出一档节目《开运鉴定团》,请来大师给大家解惑、指点。

2.1.4祗奉习俗的风行

1.酬天敬地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都要高摆供桌,备设五牲大礼,敬奉“天公”,俗称做“天公生”。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都备酒肉、月饼来敬“土地公”,以酬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地庇佑之恩。另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要敬神。生意人初二、十六则敬“土地”。此外,凡遇婚庆喜事,主人也大有举办“酬谢天地”之俗,唯独丧事只拜土地。

2.祭祀祖先

民间的祭祖活动,有庙祭、墓祭、岁祭、生辰忌日祭。岁祭中有清明祭、端午祭、中元祭、冬至祭、除夕祭。宗族春秋要举行隆重“二祭”,不过现已经废止了。每逢亡故亲属的生卒日要“祭祀”,俗称“做忌”。此外,凡遇族中人升学、升官、生儿婚合,也要到祖祠向祖宗行告祖礼。凡重大祭祀,举族同聚,摆宴欢饮,民间称之为“吃祖”或曰“吃公”。

3.春祭

春祭在旧历正、二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厢祀日,乡长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庙前,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祭酒拜祖先。农民勤俭节约,埋头苦干,到了这日,就都没什么约束了,着新衣,宴亲友,尽宾主之乐,为一乐事,漳州谚语称为:“傍神祝福”。但是,在一些地方,春祭发展到后面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工具。有些风俗要在三牲上挂金饰,以及用钱折成的纸塔。其他贡品更是铺张浪费,只是在祭祀的时候用到,根本不能吃。

4.烧香点烛

民间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有在居家住宅的神龛佛前,或到乡里宫观庙殿烧香点烛成俗。春暖秋爽时节,更时兴成群结伴到平和三坪祖师公、圆山脚下仙祖、莆田湄洲湾妈祖,甚至坐火车、搭船、乘飞机到南海普陀山、九华山等地进香朝圣。

5.融合道教与佛教信仰的普渡仪式

在早期的闽南社会中,孤魂野鬼被视为社会不安的源头。因此,为安抚无人祭祀的鬼魂,

- 6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融合佛、道两教的普渡仪式。然而长达一个月的祭典仪式,不仅代表早期社会对鬼神的敬畏,也传达了人民对客死异乡的孤鬼一种蕴含宗教情怀与同胞手足般的怜悯之情;十九世纪以后,普渡祭典的举行更成为社会区域人际网络连结的重要媒介。但是现在也有地方形成了排比的风气。

2.2 调查原因分析

闽南民间信仰是一种以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刻社会背景为基础,并深深地根植于民间的特殊文化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曾多次发生战乱、内乱。战争的发生使难民涌入福建省内。这些难民来到福建不仅给当地的土著带来先进的生产知识,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长期和闽越土著文化的磨合中,创造出了福建省独特的文化现象。

闽南民间宗教信仰的杂乱无序,与古代闽越土著的信仰崇拜有一定的继承联系。闽南地区三面环山,背朝大海,多瘴气,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又是属于格外偏远的蛮荒之地,

- 7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所以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当时这些地方不少仍处于山高林深,瘴雾弥漫的原始状态。如同现在的人们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外星人一样,古时候的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的同时亦不得不寄托、求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闽越土著“信巫尚鬼”的传统便被入迁的汉民部分地继承了下来。再加上北方汉民入闽后生存竞争严重以及宋元以后的冒险犯禁活动,使人们普遍产生了功利主义即“有求必应”的宗教观念。在福建,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功利的需求,随时随地的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新的神灵,使鬼神的队伍越来越庞杂。中原传入的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崇拜的各种神灵以及从印度、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国家传入的各种信仰同本土的传统信仰构成了十分庞杂混合的神鬼体系。

宋明以来闽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民间的鬼神崇拜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经济条件,闽南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向,神灵鬼怪崇拜比比皆是,千奇百怪,甚至有崇拜家畜等现象。后人在不知道所拜何人的情况下也积极参与祭拜。福建各地在修建这些荒诞不经的神灵寺庙时,却是不吝资财,极尽铺张,以至于“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并且,描绘祭祀的场面招摇壮观,演戏宴饮杂陈并备。而由民间宗教信仰杂乱无序所引起的信风水、祈阴福、信巫不信医等恶习,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根据近人的研究,明清以来闽南的民间宗教信仰,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道教俗神崇拜、瘟神与王爷崇拜,以及画符念咒、卜告抽签、扶乩降神、跳神问亡、驱邪治病、祈风祝雨、斋醮普渡、迎神赛会等等名目。

与我国现有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相比,民间信仰没有明确的创始人,也没有固定的教条、教规、组织形式等,并不形成一个社会实体。其思想核心是信仰鬼神,相信神灵能支配人生,福佑信仰者,在信仰活动中,又有神庙、神像的建造,以及相应的崇拜礼仪等,从而具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属性。这样,从广泛意义方面看,民间信仰也是宗教信仰。这是我们在把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时,必须首先加以说明的。

3. 信仰的作用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其相适应的地方。民间信仰所信仰的诸神无一不是经过儒、道、释解释过的。这些神灵身上都有其特定的良好品质。如保生大帝悬壶济世,关羽的忠义等。它们以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为核心,倡导人们要忠心诚信、孝敬父母及师长、仁爱、仁慈、仁义,反之就是道德缺失、大逆不道,必遭报

- 8 -


闽南民间信仰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杨柳青教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