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3)

2025-11-21

图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与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这类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分析图形,图中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其中A是大气中CO2库、E是生产者;E、C、B、D生物都有一部分物质流向F,F是分解者,C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

[答案] (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

24.(2016百校联盟领航卷)(18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影响种群E的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某研究性小组对该食物网中的物种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法。

(2)本食物网中一共包括食物链________条;其中,D和F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图中能够固定太阳能的生物是_______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4)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其所在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________(填“越强”或“越弱”)。

(5)假设由于某种原因种群E全部迁移到别处,则种群B的数量________(填

“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6)食物链上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都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等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1)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一般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由图可知:A、B应是生产者,则该食物网中共有A→G→H、A→F→G→H、A→E→F→G→H、A→E→D→C、B→C、B→D→C、B→E→D→C、B→E→F→G→H 8条食物链;D和F都以E为食,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3)可以根据上述食物链去分析和归纳A~H中哪个属于次级消费者、哪个占有的营养级最多。(4)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则其所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即相应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越强。(5)分析此类问题的原则: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后,对另一种群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的增加或减少。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本小题中B是生产者,当食物链中种群E全部迁移到别处,分析时依据上述原则的第2条判断:种群B的数量基本不变。(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标志重捕 (2)8 竞争

(3)A和B C、D、F、G、H C、G、H (4)越强 (5)基本不变

(6)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6.(2015·苏北四市联考)(15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103 kJ/(m2·a)。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解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可以推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10×103 kJ/(m2·a),输入的有机物能量[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补偿的能量之和,肉食动物需

补偿的能量分析见(3)小题解析]为7×103 kJ/(m2·a),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0.5+4+9)=2.5×103 kJ/(m2·a),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05+0.25+2.1+5.1)-2.5=5×103 kJ/(m2·a)。(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或次生)演替。

[答案]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 5

(4)C E (5)群落(或次生)

26.(2015·长春三模)(15分)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________关系相互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

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等,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应用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1)珊瑚虫捕食浮游生物,说明珊瑚虫是消费者,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虫黄藻是生产者。珊瑚虫和虫黄藻共同生活在一起,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因此,二者构成了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2)珊瑚礁区的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的位置,主要通过食物关系相互依存,因该区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故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小鱼在大鱼面前舞蹈,这是行为信息,其还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是化学信息。

[答案] (1)消费者 生产者 互利共生/共生 (2)食物链/营养/食物/食物网 抵抗力 (3)基因 物种

(4)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