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015·潍坊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B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错误。
[答案] A
2.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2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一般情况下,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1中的甲和丁只是捕食关系,丁为第三营养级 [答案] C
3.(2015·珠海模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解析] ①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为有氧呼吸,③为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能进行②、③的不一定是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也能进行②、③过程。
[答案] B
4.将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不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答案] B
5.(2015·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4个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
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细菌不参与构成食物链,故在食物链(网)中不占营养级。 [答案] B
6.(2015·淮安模拟)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群 能量(102 kJ/m2) 甲 7 乙 50 丙 20 丁 0.98 戊 500 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解析] 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应为:戊乙甲丙甲丁;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戊丙乙甲丁,则相20+5070.98
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500=50=7=0.14;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除去甲和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可推测戊的数量减少,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答案] B
7、(2015·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
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1483-126=1357(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B
8、(2015·海淀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解析] 本题考查碳循环,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图中A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A说法错误;图中的②、⑥、⑦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③、④、⑤表示生物之间的有机物传递,B说法正确;⑤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③的一部分,C说法错误;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部分储存在B的有机物中,还有部分用于呼吸作用,D说法错误。
[答案] B
9.(2015·黑龙江大庆一模)下图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增大蛇的种群数量,短期内,鹰和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大
[解析] 图中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虫、鼠和鹿都位于第二营养级,一共获得草能量的10%~20%,B错误;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为“草→鼠→鹰”,C错误;若增大蛇的种群数量,短期内,鹰因食物增多数量增多,蛙减少,虫的天敌减少,虫的种群数量增大,D正确。
[答案] D
10.(2015·浙江温州二模)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 C.鱼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 “→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答案] D
11.(2015·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