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杯 方 案(8)

2025-07-05

刮柔性腻子,涂弹性涂料

刮柔性腻子,涂弹性涂料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施工,保护层及柔性腻子的干燥过程应充分养护。

4、质量验收标准 1)、主控项目

①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表1.1的要求。 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 表1.1 项目 抗冲击强度 吸水量 耐磨性 耐冻融性 抗风压值 不透水性 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 耐候性 单位 J g/m2 _ _ _ _ g/m2h _ 指标 首层>10,二层以上>3 小于等于1000 无损坏 无开裂 不小于风压设计值 防护层内侧无水渗透 >0.85 合格 注:耐候性要求经过80次高温(70℃)——淋水(15℃)循环及20次热(50℃)——冷(-20℃)循环后无裂纹,无起鼓,无脱落,抗裂防护层的拉伸粘接强度>0.1Mpa,破坏界面应位于保温层内。 ②各保温系统使用的所有材料、品种、规格、质量与技术性能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图集标准的要求。

③保温层厚度及构造做法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厚度应均匀,主体部位平均厚度不允许有负偏差。

④保温层与基层墙体及各构造层之间必须粘接牢固,无脱层、空鼓、裂缝。

2)、一般项目

①表面平整洁净,接茬平整无明显抹纹,线脚顺直清晰,面层无粉化、起皮、裂纹、爆灰现象。

②首层至地面应增设一层标准网格布,门窗洞口及四角需用网格布局部

36

加强。

③分隔缝宽度与深度均匀一致,平整光滑,棱角整齐顺直。 ④滴水线流水坡正确、顺直。 (9)、楼地面工程

a、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时,要求保证施工温度在+5℃以上。 1)防止面层起砂:

①产生原因:主要是配合比不当、水泥强度等级过低或安定性不合格、砂子过细或含泥量过大以及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等原因造成。

②预控手段:主要是控制面层所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的强度和粒径等,还应控制面层的抹压工序和成活遍数。

2)防止面层起皮:

①产生原因:其酿成的原因主要是成活后的地面早期受冻、压光时撒了干水泥灰面吸收水分、混凝土干压不动时采用了洒水抹压。

②预控手段:

严禁洒水抹压,如混凝土太干可在混凝土上洒水,但应严格控制洒水量并拌合均匀,再将混凝土铺平拍实压光;

在混凝土面层产生泌水现象时,严禁在其上撒干水泥灰面,必要时采用1:1的干水泥砂子拌合均匀后,铺撒在泌水过多的面层上进行压光; 浇水养护在终凝24h后进行。

3)防止面层空鼓:

①产生原因:基层清理不干净或表面酥松、压实密实度差。

②预控手段:结构基层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稳定性好,表面坚实(否则应铲除且清理后修补);对基层彻底清理晾干后刷水泥素浆才可铺面层;混凝土铺设时应严格控制振捣程序,确保面层密实后将表面刮平。

4)防止裂缝产生:

①严格控制基层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控制地面混凝土垫层、垫层及找平层的质量。

②当水泥砂浆面层下一层有水泥材料时,其表面应粗糙、洁净和湿润,并不得有积水现象。

③当铺设水泥砂浆面层时,其下一层水泥类材料的抗压强度应≥

37

1.2N/mm2。在铺设前应刷一遍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0.4~0.5,并应随刷随铺,随铺随拍实并控制其厚度。抹压时先用刮尺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再用铁抹压光。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不宜低于1:2,其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不应大于35mm。抹平工作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终凝前完成。

④水泥砂浆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在常温下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⑤泥砂浆面层的允许偏差按一定的规定进行控制,对专门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查。

5)避免起砂、起泡:其原因时水泥质量不好,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砂子过细或含泥量过大,压光遍数不够及压光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当等。因此,原材料一定要经试验合格后才可时使用;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宜大于35mm;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随铺随进行,第二遍压光在初凝后终凝前完成,第三遍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细毛孔,亦切忌在水泥终凝后进行,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昼夜。

6)避免面层空鼓(起壳):其原因是砂子粒径过细,水灰比过大,基层清理不干净,基层表面不够湿润或表面积水,未做到素水泥浆随打随扫随做面层砂浆。因此,在面层水泥浆施工前,应严格处理好底层(清洁、平整、湿润),重视原材料质量,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好随刷随铺。

b、地砖的铺贴

本工程按设计内容,所有镶贴地砖部位,只做至面层以下部位,面层交给业主自理。

(10)、设备安装工程 a、室内给水、热水系统

1)、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及消毒。

2)、安装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作。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

38

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并做好变更洽商记录。

3)、预制加工

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好标记,按标高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备尺寸,记录在施工草图上,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断管、上零件、调直、校对,按管段分组编号)。

4)、室内给水、热水管道安装

①进场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饮水卫生标准。

②切割管材必须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管材切割一般使用锋利的钢锯,但切割后管材端面应去除毛边和毛刺。不得采用割刀切割,防止破坏外层和缩小管径。管材下料后,若因管材端面失圆,而无法插入管件则应使用专用整形器将管材断面整形至可插入管件承口底端为止。

③管材和管件连接端面必须清洁、干燥、无油污。

④环压式低压流体输送用薄壁不锈钢管与管件连接以环压式为主,大口径管道可采用法兰式连接或卡箍式连接;环压式连接时选择好与管件对应的液压工具;将钳口和压块组装好(注意:环压工具的色线必须在同一面)即可进行压接操作。在压接前应在上、下压块四角压齿上加少许润滑油,以后每压接3至5个管件应再继续添加润滑油,同时应注意保持上下压块内清洁。

⑤将管材插入管件承口并到底端,并用划线笔沿管件缘在管材上划线;将密封圈套在管材上,插入承口底端,使管材深度标记与管件边缘对齐,再把密封圈推入管件与管材之间的间隙内。

⑥管件的压接部位按管材端朝向色线,置于钳头的上下压块之间;管件和管材必须与钳头垂直,即可开始环压操作。在施压时,每次油泵运动应是最大行程。当下压块与钳头刻度线齐平时,卸去压力,将管材与管件相对工具旋转≥300,再次加压直至上、下压块无间隙稳压3秒种后卸压,环压操作完成。

⑦环压操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压接部位质量:

压接部位3600压痕应凹凸均匀,管件端面与管材结合应紧密无间隙,管件端面与管材压合缝挤出的密封圈的多余部分能自然断掉或筒便去除。

39

⑧如环压不到位,应成对更换压块或将工具送修。在环压不当处可用正常工具再做一次环压,并应再次检查压接部位质量。

⑨当与过渡螺纹接头连接时,应在旋紧螺纹后再进行环压一次。 ⑩环压式不锈钢管道系统与阀门、水表、水嘴的连接应用有专门的管螺纹连接管件;严禁在不锈钢管上套丝,在阀门两端应采用活接(公称直径≤50mm)或法兰连接,在法兰连接处也可用卡箍(公称直径≥65mm时)连接。

11公称直径为65mm~100mm的管材与管件的压接,除按上述操作外,○

还须做二次压接。二次压接时,将压块靠近管件密封带的一根部,加压至上、下压块无间隙。

12环压到位(上、下压块无间隙)后必须稳压3秒钟后方能卸压。 ○

13卡箍管件在装配时,管材与管件应对正轴线,两耳结合面、螺纹部位○

涂1号钙基润滑脂(凡士林)或者用对硅橡胶无损害的其它润滑脂,两端之间根据安装要求保持一定间隙,然后将密封圈安装并调整到适中位置,上紧螺栓应使两侧螺栓均匀受力,防止咬伤密封圈。

14室内明设管道应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安装,安装前应首先复核预留○

孔洞的位置是否正确。

15管道安装前,宜按要求先设置管卡。管卡位置应准确;埋设应平整、○

牢固;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

16环压式不锈钢管与其它管道并行时,应留有一定的保护距离,若设计○

无规定时,距离不宜小于100mm,环压式不锈钢管宜在内侧。

17室内暗敷的环压式不锈钢管道,在试压后一周内可采用M7.5水泥砂浆○

填补管槽。

18管道敷设严禁轴线扭曲,穿墙或楼板时不得强制校正。在各个配水点、○

受力点处,必须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当采用管卡固定时,管卡与管件之间的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0mm。

19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便于操作的位置。 ○

5)、聚丙烯给水管道(PP-R)安装

同种材质的给水聚丙烯管及配件之间,应采用热熔连接,安装应使用专用的热熔工具。暗敷墙体、地坪面层内的管道不得采用丝扣和法兰连接。给水聚丙烯管与金属管件连接,应采取带金属嵌件的聚丙烯管件作为过渡,该

40


创 杯 方 案(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盾构始发井防水施工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