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无私的人生态度。教师的积极进取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勤奋上进,有强烈的进取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就直接感染并鼓舞着学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进而班级就会呈现出团结一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班集体无论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是无往不胜的。
4、 严谨治学,张弛有度
年幼小学时期,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都处于半明白半糊涂状态,一言一行可塑性都非常大。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注意情感的渗透,讲究语言艺术。对于学生错误的言行,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姑息迁就,要严格管理、把关。当然严并不意味着板起面孔训人,动辄发火指责,而是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的语言一定具有感染力,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并细致耐心地传授正确的观念,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讲解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等。
正确引导,严谨治学,既注意课堂上知识的准确传授,又注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最好懂得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学生才愿意自觉地接受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作用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些前提条件,“严格”就有了鲜活的色彩,不再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紧箍咒”。
5、 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特有的职业情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智育的发展关系极大,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才可以成为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促进学生努力拼搏。循循善诱是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思想工作要靠教师的耐心开导,可能会发生反反复复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学生在作业中老是不注意细节,常常做错题,我
们就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工程师,而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作业,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作业质量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作风。教学过程中还要平等对待学生,互相尊重,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学期课程结束都要求学生写课程心得体会,指出授课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课下多和学生一起活动,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宽容和理解,使学生心情放松,乐于跟老师在一起、说心里话。这种做法不仅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更值得高兴的是构建了一段段和谐浓郁的师生关系!
当然除此之外,建设师德还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的师德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发展开拓性,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目标,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富于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讲求效率、参与竞争的意识。既然社会给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么高的赞誉,就说明
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技巧,重要的还要有超平常人的良好品德。“师德建设”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迅速完成的,得靠教育人员不断实践,不断强调、总结、反思加强的。
希望所有教师都可以以身作则,争取树立一个完善美好的师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