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园区市场化运作封闭式管理的调研报告
通山县开发区管委会
吴柏林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既是推进工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县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工业园区已日渐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根据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围绕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市场化运作、封闭式管理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3年开始,我县相继规划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200多亩,基础设施总投入8000多万元,目前已进入园区的企业80多家,总的发展趋势比较好。
1、园区特色不断凸现。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扶持”的原则,根据各个园区的发展实际,确定了省级通山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引进高科技项目,现已形成冶金、玻璃制品、制药、化工、食品加工、建材等基地。大路工业园的低碳硅铁和建材、水泥,湄港石材工业园和南门石材工业园,闯王镇五氧化二钒工业园、石英工业园,洪港镇的石材工业园、郭源青石板、畅周的石材荒料,杨芳酱品、厦铺酒精、黄沙苦荞酒、大路土巴爷酒,闯王的细木
工板加工,大畈芝麻饼等,这些产业相对规模不大,应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园区向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如闯王石英、洪港石材、黄沙苦荞酒系列,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产业集聚和升级。如经济开发区重点要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主,迅速扭转现在的以商业开发和科局站所办公楼为主的工作被动局面,将工业项目的发展和选址与商业分开,将开发区现有人力资源转入工业项目的建设,商业发展由乡镇政府专班和开发单位负责,功能区划分开。
2、园区规模不断扩张。县经济开发区的控制性详规为14平方公里,总规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与高速连接,使规划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以上。大路工业园沿106国道已发展规划到了楠林,连接到杭瑞与京珠连接线高速互通,南门石材工业园已发展到了湄港,产业扩张必须进行新的规划,使园区做大。资金的重点应放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来。市政设施应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乡镇的产业园区应给予相应的土地指标,让其扩张发展,让相对分散的产业集中,向园区转移,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园区的功能和品位,激发广大业主和外来投资者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3、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入园企业通过进区兴业,实现了升级换代,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一是促进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如石英加工业,全县有大小30多家,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普遍是高品位低做,附加值很低。随着亨通石英有限公
司在闯王落户,带动了石英产业的深度开发,附加值提高了,原先的水磨加工石英也逐渐淘汰了。二是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就经济开发区看,如福通食品入园后生产规模扩大了二倍,原老设备更新后产品质量和档次随着相应的提升了。今年新上了一条巧克力饼干生产线,产品参加成都食品交易会一炮走红,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又计划再投资2000多万元新上两条生产线,达到年生产饼干系列产品3.5万吨,预计产值可以达到4亿元,该公司还计划配套新上面粉加工和包装生产厂。如瑞邦化工公司,从入园投产后,生产的印制线路板产品供不应求,现在为GCT王牌和数字电视机电盒以及成龙汽车仪表盘配套生产高档线路板,现已形成年产各类线路板3万平方米系列产品,今年计划再投资3600多万元新上两条高科技多面线路板生产线,使年生产各类线路板能力达到6.2万平方米,产值可达2.6亿元,为企业发展提速打下基础。三是产品档次得到提升。例如黄沙苦荞酒系列,新的生产线建成后,苦荞系列开发产业链延长了,档次明显提升,荣获多项酒类产品质量奖。如闯王镇腾达矿冶公司的五氧化二钒,投产后设备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提纯度处于最高水平,五氧化二钒生产主要是环保问题,武汉科技大学为该项目建设成立专家组,动员了武科大与该项目相关的7个专业和部门支持项目建设。该公司总投资达1.2亿元,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就达6000多万元,该项目现在正在申请专利,省科技厅已将该项目向国家申报科研成果,作为该行业的重点推介样板工
程。公司还计划今年再在县经济开发区新上第二期钒铁开发项目。两期工程投产后产值可达6亿元。显然,工业园区建设为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实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通过调研分析,我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规划相对滞后与园区发展步伐不协调。整体布局比较散,缺乏全局性、整体性、前瞻性。园区规划的层次不够高,集聚的“引力”不强,特别是进园企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个别企业还存在“圈地”的现象,规划实施不到位,相应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城建规划执法难以到位,执法难度在逐年加大,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企业结构混杂与园区特色功能定位不统一。园区企业组成结构“鱼龙混杂”,从长远看要影响工业园区品味的提高,从而影响到行业特色的集聚效应,不利于资源共享和提升产业水平。 三是资金投入有限与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不配套。据测算一般情况初始投资(路、电、水、征地、拆迁、土地出让),每亩6.5万元—8万元左右,这单指工业开发,就县经济开发区而言,工业用地业主每亩4万元左右,政府要承担每亩3.5万元左右的配套投入,靠财政是不现实的,必然采取以地养地的模式筹措资
金,现行的土地政策,可用土地指标有限就成了瓶颈制约。就乡镇而言,征地成本相对比较低,配套设施标准也不高,显然靠乡镇政府也是不现实的,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两条高速的征地,相应抬高了乡镇用地征地的价格标准,园区用地发展难度和经济压力加大了,必须探索多渠道的投融资方式。目前我县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偏少,失地农民与政府争利,工业未形成大气候让失地农民得实惠,导致群众不配合不理解,特别是对部分农户的无理要求政府没有过硬的手段,影响建设发展速度,直接影响了园区开发进展和招商引资、
四是块状经济特色不明显,税源结构不合理。我县国地两税2008年是1.4659亿元,森泰公司一家就完成了5612万元,税源的增长主要靠基础设施的拉动,通山的资源优势特色不明显,“四石四电”的贡献不大,特别是大理石行业对财政的贡献不大,与中国大理石之乡及不相称。要形成资源特色,必须加大块状经济的发展。块状经济即“区块经济”,也叫“区域特色经济”,它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形式,生产某一特定产品的经济现象,我县具备发展块状经济的条件,可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以各地方资源为特色,发展一乡一业块状特色,以某主导产业和主导厂商为龙头特色资源滚动发展,在同一产品上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配套,产销连接,生产销售一条龙,依靠产销各环节呈现外在松散内在较为紧密的“形散神不散”的组织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