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力倡导“大校本”理念,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教师间学习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不断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均衡发展,推动校本研修工作越上一个新的水平。
4、理论指导、实践奠基、经验引路、成果创新原则。
校本研修强调学校主阵地和教师主体性,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要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学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在校本研修中立足实践、勇于探索,在实践中积累正反经验,在不断总结反思中寻求和开辟正确道路。研修以出成果为基本追求,以出创新成果为理想追求,要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出成果、出创新成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四、研修对象及地点
学校全体教师。以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为活动基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五、研修内容
(一)按研修内容的不同属性划分如
6
下: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类: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类: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类: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类: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二)按研修对象涉及范围的宽窄、所具共性与个性的程度划分如下:
1、通识性内容类:当代教育新理念;
7
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国家课程改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方法;教师专业多元智能的开发;学生品德心理教育;教师心理保健等。
2、专题性内容类:现代课堂观察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家校合作教育等。
(三)按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划分如下:
1、职业意识情感类:就业动机调查;职业理想构建;年龄优势发挥;和谐团队建设;职业价值确认等。
2、职业奠基类:教师职业知识基础;职业基本技能;基本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
3、专业建构类:专业发展的自我认识;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自我设计;经验总结;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等。
4、专业提升类:从业理想的完善;能力结构的优化;教育教学风格的创立等。
5、专业成就类:职业生涯回顾;自我总结反思;经验积累提炼;理论成果产出、推介;职业形象树立等。
六、研修方式
按照研修的不同外在形态划分,有
8
如下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探寻本质;发现规律等。
8、锁定方向任务的研修:目标引领;任务设定;自主行动;过程跟踪;实践验证等。
9、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底功;更新理念;内化课标;深钻教材;
9
有效教学;优化过程;提质增效;强化管理等。
七、研修管理
1、学时管理:根据《宝鸡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时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文件精神,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校本研修。 2、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玉柱
副组长:史明学 严虎林 李 刚 许晓周 李小利 吴建军
成 员:马利琴 张迎春 杨振江 苟晶晶 戚书宏 赵永春
苟继成
教务处负责业务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管理、评估和资源开发工作;各中心教研组负责培训、指导和学时登记;苟继成负责校本研修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各方协调,共同推进。“学校校本研修骨干引领团队”由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各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及教研组长等骨干力量组成,由教务处组织并开展活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