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罗拉和天平曲杆——检测棉层厚度:横向分段检测
连杆传递机构——将检测得棉层厚度变化的位移信息传递给变速机构
变速机构——改变天平罗拉的转速,从而改变单位时间内棉层的喂给量:纵向进行控制。
8、简述开清棉联合机的组合要求。
答:开清棉联合机的组合要求:1、合理配置开清点数量2、合理选择打手形式和打击方式3、合理配置棉箱机械4、在流程中合理设置间道装置,加强流程对原料的适应性。
9、简述清棉联合机的开关车顺序。
答:开清棉联合机组的开机顺序是开凝棉器→开打手→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10、简述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时工艺配置的特点。
答: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时工艺配置的特点是短流程(2个棉箱、2个开清点)、多梳少打(采用梳针辊筒)、打手低转速以减少纤维损伤,防止粘卷。
四、论述题
1、A006BS自动混棉机机内哪些部位具有开松和除杂作用?影响开松除杂作用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A006BS自动混棉机开松和除杂作用主要部位有扯松作用:利用角钉等机件对棉块进行撕扯与自由打击,对纤维损伤小,杂质也不易破碎。除杂作用:主要发生在两个在部位 ①角钉帘下方的尘格;②剥棉打手下的尘格。
影响开松作用的的主要因素有:① 两角钉机件间的隔距② 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速度(均棉比)
③角钉倾斜角与角钉密度
影响除杂作用的的主要因素有:①尘棒间的隔距:应大于棉籽的长径,一般进口为8~15mm,出口为10~20mm
②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③剥棉打手的转速一般为400~500r/min④尘格包围角与出棉形式
2、论述影响豪猪式开棉机的开松、除杂作用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FA106豪猪式开棉机的开松、除杂作用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
①豪猪打手速度:给棉量一定时,打手速度高,开松、除杂作用好。一般500~700r/min。加工纤维长度长、含杂少、成熟度差的原棉和化纤(化纤采用梳针滚筒)时,选用较低转速。
②给棉罗拉转速
由产量决定,产量低时,转速低,有利于提高开松除杂效果。 ③打手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由纤维长度和喂入棉层厚度决定,一般较长纤维用11mm,较短纤维用6mm ④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逐渐放大。一般纺中特纱时,进口隔距为10~18.5mm,出口为16~20mm。 ⑤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进口一组:11-15mm(14根),中间两组6-10mm(17根),出口一组4-7mm(15根)。由大到小。
⑥打手与剥棉刀之间的隔距:一般为2mm(防止反花)
3、论述开清棉工序提高棉卷均匀度的方法。 答:提高棉卷均匀度的主要途径有: 1、原料 (混合均匀):如果混合原料中各成分的回潮率差异过大,或化纤的含油率差异过大,如果原料的混合不够均匀,就会造成开松度的差异,影响天平罗拉喂入棉层密度的变化,使得棉卷均匀度恶化,因此,应使喂入原棉密度力求一致。
2、工艺 : 调整好整套机组的定量供应,稳定棉箱中存
棉的高度和密度,控制各单机单位时间的给棉量和输出量稳定,提高机台运转率。正确选用适当的打手和尘笼速度,使尘笼吸风均匀。
3、机械状态 保证天平调节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或采用自调匀整装置。
4、车间温湿度 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变化,使棉卷回潮率及棉层密度趋向稳定。开清棉车间相对湿度一般为55%~65%。
5、操作管理 严格执行运转操作工作法,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按配棉排包图上包,回花、再用棉应按混合比例混用,操作人员不能随便改变工艺等。
五、计算题
加工棉卷,已知棉卷干定量为400g/m,棉卷回潮率为8.5%,棉卷伸长率为3.5%,时间效率为0.88,棉卷罗拉的转速为12r/min,棉卷罗拉直径为230mm,
求:①单打手成卷机的理论产量
②定额产量
解:单打手成卷机的理论产量
3.14×230mm/1000×12r/min×60 min×24×400g/m×1.085×(100+3.5)%/1000000=5.6057(吨)
定额产量
5.224×0.88=4.933(吨)
第三章 梳棉
一、名词解释
1、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 :刺辊与给棉板隔距点以上的一段工作面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 2、气流附面层 :刺辊周围的气流运动情况气流附面层:①气流附面层速度;②附面层厚度 3、除尘刀高低:除尘刀的高低位置(1~6mm)(高刀工艺、低刀工艺、平刀工艺) 4
、踵趾差:棉机盖板两端踵趾面是决定盖板隔距及盖板运行情
况的关键部位。理论设计踵趾面的中间为R60m/m的圆弧,两边各有3m/m宽的接触面,两接
触面高度相差0.9m/m或0.56m/m(通常踵趾差),并与锡林曲轨弧度(R648m/m)一致。 5、大圈条:圈条形式棉条圈放直径大于条筒半径
6、小圈条:圈条形式棉条圈放直径小于条筒半径
7、四锋一准:刺辊、锡林、盖板和道夫的针布“锋利”,隔距要准。
8、清梳分工:清梳合理分工:在整个纺纱过程中,除杂任务绝大部分由开清棉和梳棉两个工序负担。
清棉:一般除大杂,如棉籽、籽棉、不孕籽、破籽等,开清棉联合机各单机结构特点不同,对不同杂质的除杂效率各异,故应充分发挥各单机特长,
梳棉:而一些细小、粘俯性很强的杂质以及短绒等,则可留给梳棉工序清除,如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短绒等。
9、落棉率:落棉率反映落棉的数量。落棉率=落棉重量×100%/喂入混合棉总重量 10、后车肚:由给棉剌辊部分和小漏底部分组成后车肚。
二、填空题
1、梳棉工序的任务是_____分梳、除杂、混和、均匀成条。
2、两针齿间分梳作用的条件是 两针面平行配置、 彼此以本身的针尖迎着对方的针尖相对运动、 两针面间的隔距小。剥取作用的条件是 两针面交叉配置、一个针面的针尖沿着另一针面针齿的倾斜方向运动,则前一针面从后一针面的针齿上剥取纤、针面间隔距小。
梳棉机上____锡林_与__道夫之间是分梳作用,___锡林__与____刺辊___之间是剥取作用
3、给棉刺辊部分主要机件有_棉卷罗拉、给棉板、给棉罗拉、分梳板、刺辊、除尘刀、小漏底等 4、若前上罩板上口隔距 (增大或减小),则盖板花数量 (增大或减小)。
若盖板速度 (增大或减小),则盖板花数量 (增大或减小)。
5、锡林、盖板、道夫部分机构主要有 (1)锡林、道夫:由滚筒和针布组成 (2)盖板:由盖板铁骨和盖板针布组成,盖板两端扁平部搁在曲轨上。
(3)前后固定盖板:FA201安装有前四后三固定盖板,每块固定盖板上包有金属针布。 (4)盖板清洁装置、前后罩板等
6、剥棉圈条部分的主要机构有 圈条喇叭口、小压辊、圈条盘(或圈条斜管齿轮)、圈条器传动部分 7、梳棉机针布分为__金属针布__和_____弹性针布____两大类。
剥棉装置的类型有_____ ①四罗拉剥棉装置(A186D)②三罗拉剥棉装置(FA201)和斩刀剥析。 三、选择题(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下列条件哪一组条件能满足分梳作用?( D ) A: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B:、两针面平行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C: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D:、两针面平行配置,有相对运动且一针面针齿逆对另一针面针齿,两针面隔距很小。
2、下列条件哪一组条件能满足剥取作用?( C )
A: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B:两针面平行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C:两针面交叉配置,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D:、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3、下列条件哪一组条件能满足提升作用?( B )
A: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B:两针面平行配置,有相对运动且一针面针齿顺着另一针面针齿,两针面隔距很小。
C:两针面交叉配置,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D:、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4、刺辊速度增加后,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正确?( C )
A:可提高分梳效果。 B:可提高除杂效果。
C:可增加纤维向锡林转移。 D:纤维损伤程度加大。
5、刺辊速度降低后,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C )
A:可提高分梳效果。 B:可提高除杂效果。
C:可增加纤维向锡林转移。 D:纤维损伤程度加大。
6、A186系列梳棉机的除杂工艺,采用低刀大角度的目的是( A )
A:多除杂质,多回收可纺纤维。 B:多除杂质,少回收可纺纤维
C:少除杂质,多回收可纺纤维。 D:少除杂质,少回收可纺纤维
7、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速比调节方法是( A )
A:所纺纤维越长,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速比应增大。
B:所纺纤维越长,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速比应减小。
C:所纺纤维越短,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速比应增大。
D:上面三种方法都不对。
8、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调节方法是( C )
A:所纺纤维越长,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应减小。
B:所纺纤维越短,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应增大。
C:所纺纤维越长,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应增大。
D:上面三种方法都不对。
9、轻重牙齿数与生条定量之间的关系是( B )
A:轻重牙齿数增加,则生条定量减小。 B:轻重牙齿数增加,则生条定量增加。
C:轻重牙齿数减少,则生条定量增加 D:上面三种关系都不对。
10、第一落杂区长度与梳棉机总落棉率的关系是( C )
A:第一落杂区长度越小,梳棉机总落棉率越大。
B:第一落杂区长度越大,梳棉机总落棉率越小。
C:第一落杂区长度与梳棉机总落棉率的多少无关。
D:上面三种关系都不对。
11、盖板踵趾差的目的是( B )
A:为了盖板运动灵活。 B:为了提高除杂效果。
C:为了提高分梳效果。 C:上面三都正确。
12、正常生产时,锡林、道夫、刺辊三个回转件的回转速度大小排列顺序是( C
A:锡林转速>道夫转速>刺辊转速
B:道夫转速>锡林转速>刺辊转速
C:刺辊转速>锡林转速>道夫转速
D:锡林转速>刺辊转速>道夫转速
13、与锡林盖板之间分梳作用有关的是( D )
A:锡林盖板之间分梳作用,只与锡林和盖板的针齿工作角大小有关。
B:锡林盖板之间分梳作用,只与锡林盖板之间的隔距大小有关。
C:锡林盖板之间分梳作用,只与锡林盖板的速度大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