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7)

2025-08-05

植物生理学讲义

离子交换按“同荷等价”原则

(一)根系对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1 离子迁移、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离子交换吸附2 离子通过质外体到达内皮层以外:扩散

3 离子通过共质体进入内皮层内:跨膜 4 离子进入导管:被动扩散、主动转运 5 离子随导管液转运到各处:集流

最近研究: 木质部薄壁细胞对木质部装载有作用,其质膜含质子泵、水通道和一些控制

离子出入的离子通道(K+-特异性流出通道、无选择性阳离子流出通道)

表观自由空间AFS——即组织中自由空间的表观体积。测定时将根系放入某一物质的溶液中,待根内外离子达到平衡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数和根内进入自由空间的离子数(将根再浸入水中,使自由空间内的离子扩散到水中,再行测定)。 AFS =自由空间体积/根组织总体积Ⅹ100%

= 进入组织自由空间的溶质数umol / 外液溶质浓度umol/ml Ⅹ 100% (二)根系对吸附态矿质元素的吸收 两种方式:

(1)以水为媒介,从土壤溶液中获得:常发生

(2)不以水为媒介,直接与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交换(接触交换) (三)根系对难溶性矿质元素的利用 1、根放出CO2、H2O形成H2CO3 2、根分泌有机酸 3、通过根际微生物活动

一、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一)环境的温度:三基点 (二)通气状况

- 31 -

植物生理学讲义

(三)环境PH值

1 直接影响:PH升高,阳离子吸收加强;PH降低阴离子吸收加强。 2 间接影响:影响溶解度、微生物活动 (四)土壤溶液浓度

(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抑制、相互替代、增效作用、离子间相互作用的两重性。 五、地上部分对矿质吸收(根外营养、叶片营养) (一)吸收部位:叶片为主 (二)吸收过程:

*通过角质层(经细胞壁外连 丝到达表皮细胞的质膜) *通过气孔

(三)影响因素:叶片种类、叶片代谢情况、溶液在叶片上吸附 时间

(四)根外施肥的优点

* 根吸肥能力衰退时或营养临界期补充营养 * 用于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的施肥 * 补充微量元素,效果快,用量省 * 土层干燥时使用

第四节 矿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一、运输形式 金属元素(离子形式) 非金属元素(无机物、有机物) 1 N :大多根内转化为有机氮运输 ⑴ 氨基酸 ⑵ 酰胺 ⑶ 硝酸盐

- 32 -

植物生理学讲义

2 P :H2PO4ˉ、有机磷化物 3 S :SO4=、少量含硫氨基酸 二 运输途径:

? 根表皮到导管径向运输(质外体、共质体) ? 根向上运输(木质部)

? 叶向下运输(韧皮部):可横向运输到木质部 ? 叶向上运输(韧皮部):可横向运输到木质部 三 运输速度:30~100 cm/ h

四 运输动力:离子进入导管后,主要靠水的集流而运到地上器官,其动力为蒸腾拉力和根压。

说明:?内皮层中有个别细胞(通道细胞)的胞壁不加厚,也可作为离子和水分的通道。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 可再利用元素:

? 存在状态为离子态或不稳定化合物 ? 可多次利用 ? 多分布在生长旺盛处 ? 缺乏症先表现在老叶 2 不可再利用元素: ? 以难溶稳定化合物存在 ? 只能利用一次、固定不能移动 ? 器官越老含量越大 ? 缺乏症先表现在幼叶

第五节 植物的氮代谢

一、硝酸盐的还原

- 33 -

植物生理学讲义

硝酸盐的还原过程:NO3ˉ→(NR )→NO2ˉ→(NiR)→NH3 +2e +2e +2e +2e HNO3 → HNO2 → H2N2O2 → NH2OH → NH3 (次亚硝酸)(羟氨) (氨) (一)硝酸还原酶(NR)

1、NR的特点:?含三种辅助因子:FAD、Cytb557、MoCo?是氮代谢的关键酶 NR NiR Glu合酶 转氨酶

NO3ˉ→ NO2ˉ → NH3 → Glu → Gln →其它aa→蛋白质 ?诱导酶:诱导因子是底物NO3ˉ 、光 2、NR的催化反应:硝酸还原酶整个酶促反应:

NO3- + NAD(P)H + H+ + 2e- → NO2+NAD(P)+ + H2O (二)亚硝酸还原酶(NiR) *NiR辅基:西罗血红素、Fe4-S4族 *NiR的还原过程:叶绿体及根的质体中存在

NO2- + 6 Fd(red)+ 6 e- + 8H+ → NH4+ +6 Fd(ox) + 2H2O二、氨的同化 (一)还原氨基化

?还原氨基化——NH3和a-酮戊二酸在Glu合酶等酶的作用下,以NADH+H+为供氢体,

合成Glu的反应。 (二)转氨基作用

?以上三种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转氨作用,反应产物氨基酸可进一步通过氨基交换作用转化成其它氨基酸。

(三)NH3与氨基酸结合形成酰胺 三、生物固氮作用?

生物固氮—-分子态氮(N2)在固氮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NH3的过程。 ㈠ 固氮微生物的类型:原核生物

- 34 -

植物生理学讲义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共生固氮微生物

非豆科植物的放线菌 固氮微生物

好气细菌 自生固氮微生物 嫌气细菌

蓝藻(自生、共生兼备)N2+8e-+8H++16Mg.ATP → 2NH3 +16Mg.ADP+16Pi +H2 1、

Nase的结构

Fe 蛋白 :O2和低温下不稳定 ,需ATP Mo–Fe蛋白:有O2不稳定 ⒉、Nase的特征: (1)对分子氧很敏感

(2)具有还原多种底物的能力: N3 → NH3 + N2 N2O → NH3 + N2 +H2O

C2H2 → C2H4 (定量测定固N酶活性) H+ → H2 HCN → CH4 + NH3 (3)NH4 +和 NH3对Nase的抑制

生物固N的条件 ?*固N生物:原核生物 ?*固N酶系统

?*电子供体(NADH、NADPH)

?*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Fd、黄素氧还蛋白Fld

- 35 -

固氮作用的机理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玉娟老师高三家长应该做点什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