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1 蝙蝠和雷达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幻灯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一、引入课题 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 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1.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萦?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2.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了解大意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
6
蝙蝠和雷达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介绍蝙蝠和雷达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强调字词: 音:蝙(biān) 形近字:莹,萤,萦 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3.生交流自读情况。 3.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4.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重点引导:蝙蝠探路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强调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缺一不可。 雷达:飞机上指引查询雷达的意思 航线的仪器 四、总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萦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阅读资料袋 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补充内容: 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难写的字: 萧,揭,碍 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是蝙蝠的( ) 雷达的萦光屏就是蝙蝠的( )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一、合作学习,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突破重点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 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二、拓展延伸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三、写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臵。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臵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四、总结 7
板书设计: 超声波 无线电波 嘴巴 天线 蝙蝠 障碍物 雷达 障碍物 反射 反射 耳朵 萦光屏 资料: 仿生学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七、教学反思 课题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8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 方法来学习呢? 老师巡视: (重点批注) 二、自主学习 小标题的重视。 复习概述或者写主要内容。 勾画好词好句,并做简单分析。 1. 出示三个重点句,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三、重点学习,(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萧、蚊子、交流感受 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 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四、拓展延伸 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授课重点: 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强调学生为主体,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自主合作完成 1.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 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强调字词: 内容 殃,菩,扫帚,逞 3. 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1.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从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 例:根据长颈鹿的抗大脑缺血的特征发明了抗荷飞行服。 课外补充内容: 日本科学家从蚂蚁觅食中受到启示,他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根据这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法,人们开发新型计算机。 科学家根据有红外线眼睛的响尾蛇,研制出一种导弹,可以用热眼准确无误的跟踪敌人,判断敌人的位臵。 根据蜂窝的类型,发型蜂窝式夹层结构板。重量轻,强度大,是建筑的理性材料。 五、总结 9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因) 人类 的 老师 保持生态平衡 (悟) 飞机 鸟类,昆虫 毁坏森林(果) 轮船 鲸 …… …… 七、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时 4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训练内容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题编写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教学前,教师可简单地创设情境,如,请擅长书画的同学在黑板上题写活动主题:?‘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配上简单的背景图画;自荐或推荐学生主持人,准备开场白与串联词等。交流时,先分小组人人发言,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不善于说的同学,并请能说会道的同学当好?小老师?,作好示范。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也可讲完后解答,还可以请台下的老师、同学解答,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 ?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的。口语交际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学生习作完成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一些学过的修改符号。课堂上师生可当场点评并口头修改几篇习作。虽然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重点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但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时的态度、团体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也要给予积极评价与鼓励,给学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