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乡绅、众乡邻等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比较,找到了相似点。(3)使用了“因果推断”的理性思维技巧。如:生7从众人前倨后恭的表现,推断出它们态度变化的原因。(4)使用了“应用概念”的理性思维技巧。如:生8将老师课题上总结的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迁移。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多对“链接材料2”同学们对问题的回答,与选文中各个概念的阐释结合起来,并分条进行合理分析。生7的回答扣住范进中举后众人对其态度的变化的分析,然后得出“本性是造成他们‘变’的根本原因”的结论,有理有据,符合“因果推断”的思维。生8在老师“前后对比鲜明”的提示下,得出了“《儒林外史》写其他人物时,也用了对比……”的答案,这是“应用概念”思维的运用。 (三)(18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①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②,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③者,其得意笔乜。尝为上洛④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①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②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③篆籀( zhòu):即篆书。④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14.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包含四个小分句,分别是:上洛郡王非常生气,将画作撕裂,把刘酒驱赶门外,而刘酒却一直高兴快乐的样子。故在“王怒甚”“裂其幅”和“驱之出”和后分别停顿。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A.“钟爱”一词的表述有误;B.“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的表述有误;D.“与‘酒’生死相随”的表述有误。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16.(1)(五柳先生)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2)刘酒和我交往时间最长,(他)没有妻子儿女,经常对我说:“死后劳你料理后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意,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句子。
(1)句中应注意“造”指往、到,“辄”指就,“期”为期望的意思;(2)句中“死以累君”是“死后劳你料理后事”的意思。
17.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甲文中“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4分)
17.率真随性 狂傲不羁(淡泊名利或恃才放旷)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甲】文“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体现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为人率真放达,是一位独立于世的、具有高风亮节的隐士。【乙】中,人们认为刘酒为“张平山后一人”,对此刘酒表现出轻视不赞同的样子,由此可见他对名利的不屑,有些狂傲,恃才放旷的特点。
18.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4分)
18.他们都以艺术创作自娱: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通过“衔觞赋诗”“饮酒作画”的比较,在人生追求上求的两人的共性。两人一个“著文章”一个“擅画人物”可见他们都有高雅的志趣;陶渊明“不慕名利”,刘酒对他人以及上洛郡王“张平山后一人”的称赞表示“不屑”,可见两人都有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的特点;陶渊明“欣然忘食”“晏如也”,刘酒“固怡然”可见二人的率真放达、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 【乙参考译文】
刘酒,汴州人,没有名字。自称名为“酒”,人们称他为刘酒。他擅长画人物,清秀有力,且喝酒之后,运笔画作更是如天作。人们认为刘酒是画家张平山之后的又一大家,喝酒之后总是一副轻视的样子。只要作画,都要在落款处总要写一个“酒”字,写的是行书,却又似篆书,这个“酒”字写得尤为得意。他曾经给上洛郡王作画,郡王大赞他的画说:“张平山之后的又一大家!”因为酒意作怪,刘酒突然急着要回画作说:“我还没有落款。”于是就进入旁边的房间,拿起笔在画作上写了百十个大大的“酒”字,满满都是。上洛郡王非常生气,将画作撕裂,把刘酒驱赶门外。而刘酒却一直高兴快乐的样子。刘酒在喝醉睡觉之外,只会作画,其他一无所知。刘酒和我交往时间最长,他没有妻子儿女,经常对我说:“死后劳你料理后事。”一天,刘酒正端着酒杯畅饮,忽然离别人世,张开的嘴好像大笑,手里好像还在握着酒杯。我因感怀刘酒先前的嘱托,为他买了棺材料理他的后事。
(四)满庭芳失鸡(5分)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②火烧:一种圆形面食。③穿:通“汆”,一种烹调的方法。
19.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用原句回答)(2分) 19.直睡到日头高(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解析】本题考查对曲子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读懂曲子内容,且要求用原句回答,“鸡儿”不见了,主人“淡薄”,还想去给得到鸡的人家送去“火烧”和“胡椒”。除此,曲子尾句“直睡到日头高”可知,鸡丢了,就不会因为鸡叫而早早起来。 20.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3分)
20.【示例】这首曲子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写得通俗易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这首曲“焦”、“炮”、“倒”等字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曲子的语言特点。这首曲子,通过一件丢鸡时间,主人与童子之间的对话,以小见大,写出主人一种想得开,把烦恼看开的豁达的生活态度。曲子源于生活,颇具口语化,通俗易懂,不失幽默诙谐。 四、写作(66分)
21.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字以内。(6分)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
“爸!这里限速50!”
“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21.【示例】爸,这是马路,不是赛道,我们没必要争分夺秒,还是安全第一,开慢点吧。这里没有警察,没有测速,不等于没有规则。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爸,您说呢?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的能力,要求劝说父亲不要驾车超速。表示规劝要委婉,本题可以从“开车安全”入手,针对爸爸“没警察”“这段路我熟”和“没测速”不当想法进行劝说,同时要求劝说时语言委婉得体,有礼貌。
22.下到生活小贴士,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往后一小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指导】
①审读题目。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往后一小步”意指要学会“让”,退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等。此题目,对于当下的大多独生子女来说,是一种唤醒,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美德的引导。“往后一小步”是我们成长中的一种生活的态度与智慧,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开阔胸襟与情怀,更是一种文明的素养、民族的精神。
②审读导语。此题目,从拍照、乘车小贴士引出。具体阅读其内容,可以得出“往后一小步反而更好”的立意。如何“往后一小步”,“往后一小步”的意义,都是我们写作的突破点。值得注意的是“一小步”,告诉我们并非是一味地“让”,否则便是懦弱是纵容。
③选择文体。此题目,若写记叙文,可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经过,将人物如何“往后一小步”、“往后一小步”的结果怎样交代清楚等;如果写议论文,则要注意论据的选择。可用“孔融让梨”“将相和”“胯下之辱”“退避三舍”,以及泰坦尼克号中那些绅士们将生还的机会让给儿童和女性以及当下比较热门的“路怒症”等论据。
【写作思路】
思路一:往后一小步,为了爱。家中有时候父母对我们过分要求的顺从,其实就是父母的退让,这种让步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
思路二:往后一小步,宽容的体现,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矛盾的法宝。因睡不着觉,“我”迁怒于室友关门的声音太大,于是产生一系列报复。最终室友“往后一小步”,两人矛盾得以化解,反映出人际交往需要谦让宽容的主题。
思路三:往后一小步,往往能产生更美好的结果。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里的人在建造房屋时,为争地基与邻居发生了争执。家人写信求助,但他并没有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而出面摆平,只是送回去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信后感觉惭愧,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深受感动,也将墙脚主动退后了三尺。
【范文】
往后一小步
两个个性的人儿走到了一起,要一起走一辈子,礼让、谦让,“往后一小步”是必不可少的。
曾经好长时间认为,老爸老妈的婚姻缺少幸福缺少爱。慢慢才懂得,他们其实是深爱着
对方的——大吵之后老妈做给老爸热腾腾的饭菜,老妈生病时老爸不顾“男儿尊严”地悉心照顾。
老爸最讨厌的是做农活,老妈最热衷的是差使老爸去干活。这不,又开战了—— “又到哪儿疯去了?!”盛怒的老妈柳眉倒立——我贤良的母亲啊开“唱”了。 “我活儿都干完了,就是跟别人说了会儿话嘛。嘿嘿……嘿嘿……” “天天这些借口,就不能找点新鲜的啊?!就你这样子,一家子都等着去喝西北风吧!”说着,老妈便一头扎进里屋不出来了。
“唉,夫人生气,咱就只得‘吃’气了。来吧女儿,咱去看看有啥东西可以造顿饭的。” 我在一旁窃笑着转进厨房,揭开锅盖等老爸的“视察”。
看着冒有热气的大馒头和焐着的菜,老爸马上由“阴”转“晴”。
“还是老婆知道心疼人。哎,女儿,你妈除了那嘴不大好听之外,还别说,真好!” “真好”,这就是老爸对老妈所有的歉疚、感谢与赞扬。
爸爸和妈妈是先有“爱情结晶”才有的爱情,他们同好多农村家庭一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这奢侈的东西,是后来慢慢培养出来的。
老爸和老妈的爱情,是每逢不爽时唠唠叨叨之后的互相“往后一小步”。他们的爱是可以互相望着打哈欠,可以互相原谅,可以骂着又笑着容忍对方的所有缺点。
这情是爱情,更是亲情……
老妈会在刚吵完架后,提醒出门的老爸加件衣服——虽然是扔给他;老爸会在老妈生病时,把水袋灌得热热的,然后坐在沙发上逗老妈笑;老妈会在老爸生日的时候做好多好多好吃的,给我们都没那么多;老爸会在老妈生气时,做他最拿手的红烧肉给老妈吃……
慢慢长大,慢慢懂得,原来,生活是需要每个人学会包容学会礼让学会谦让的。 “往后一小步”,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点评:本文从对老爸老妈的感情的理解谈起,不虚浮不虚假,生动感人,形象地告诉读者“要生活美好就要学会礼让学会‘往后一小步’”的道理。文章落得实,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井然。
文中对老爸老妈大吵的场面描写到位,语言很生活化,形象生动;“老妈会在刚吵完架后,提醒出门的老爸加件衣服——虽然是扔给他;老爸会在老妈生病时,把水袋灌得热热的,然后坐在沙发上逗老妈笑”这样的句子对应整齐,宛如画卷,让语言闪烁出了诱人的光彩。
新 课 标 第 一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