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心理健康(四)
头脑保健操
【活动理念】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品质的优劣,影响着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可是,当前不少学校及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灵活、合理地掌握知识能力的培养,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致使学生不会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本节心理课通过轻松的、学生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使学生了解思维的品质及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参与活动使思维品质得到训练,从而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目的】 1、认识思维品质;
2、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等。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认识培养思维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的重要性。 2、难点:在思维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动手演示等。 【活动准备】学生分组并推选小组代表,各类思维训练题。 【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同学们,以前我们做过哪些操?(生答:广播操、眼保健操、健美操等)
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平时所学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健美操等。(放相应的音乐)
今天,我们来学一种新操——头脑保健操。经常做这种操,会使我们的头脑越来越灵活,你们想学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头脑保健操、 第一节:“唱反调”
1、游戏规则:改变平时习惯,改变常规思维,做出与要求相反的动作。如教师说伸左手,学生要伸右手。
2、听教师口令,集体完成。
(1)抬头;(2)坐下;(3)向前看;(4)举左手: (5)摇头;(6)男生起立;(7)双手放下;(8)向左转。
3、教师概括过渡:要想使自己的头脑灵活反应快,可以经常开展这些智力活动,训练自己思维的敏捷性。设计意图:中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如果他们在课问多做一些这样的益智类游戏,能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第二节:续讲故事
(课件出示)春天来了,一只小猫到野外散步,突然碰见一只老虎?? 1、要求:
(1)根据故事的开头,续讲故事经过和结果。 (2)故事要讲得有声有色,看谁讲的和别人不一样。 2、组内讨论。
3、小组推荐代表讲故事。
4、教师概括过渡: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故事内容会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是同学们平时爱看的书,让他们自己来续讲,他们一下子就会被吸引过来,加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就更是跃跃欲试了。而且小组竞赛的形式促使他们要在独创性和新颖性上下功夫。因此,这一节游戏的目的使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是需要创新的,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
第三节:看谁理得快
教师过渡语:刚才,我们同学的大脑转得很灵活,其实我们的大脑不但需要灵活敏捷,也需要严密细致,下面我们就来测测大脑这一方面的能耐:(各小组抢答)
1、在下面的两行数字中最先找到括号里的答案。 3 5 8 13 21 34( ) 3 6 12 24 48 96( )
2、看下面这个数表,它是由我国宋元时期的数学家杨辉首先发现的,由于它的形状是一个三角形,因此称为“杨辉三角”:前五行已经给出了,你能写出第六行的数吗?第七行呢?有什么规律吗?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第六行: 第七行:
3、拼三角形:用橡皮泥把3根小棒粘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再给你3根小棒和一小块橡皮泥,你能,搭出4个三角形来吗?
设计意图: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揭示隐含的信息。
此节设计由浅入深的推理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深刻性只有在积极主动、不断探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培养。
第四节:头脑风暴
活动规则:每一个问题都不要追求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新奇古怪的。 1、各小组呈现准备好的题,其他组抢答。
2、刚入某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中,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报名表上他们不但出生年月相同,而且连父母姓名也相同。有人问他们“你们是双胞胎吗?”两个孩子出乎意料地回答:“不是。”那么你知道他俩之间的关系吗?
3、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l+2=3,对不对?但是除了3之外,还有其他的答案吗?你们好好想想,什么新奇古怪的想法都可以,也可以在其他同学答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答案:谁说出一个答案就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品,当然自己要能把这个答案给大家解释清楚。
设计意图: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指一群人(或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或领域,进行创新或改善,产生新点子,提出新办法。在头脑风暴中,每一个人都被鼓励就某一具体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畅所欲言,提供己见,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即便有些主意可能不会被完全采纳。头脑风暴的效用在于:较之个体之和,群体参与能够达到更高的创造性协同水平,意在让学生发散思维,并且在思维碰撞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三、活动小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不错,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推理也很严密。希望各位同学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像今天这样积极开动脑筋,做任何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两句话(投影出示)。
聪明的人往往是肯动脑筋的人,是思维敏捷而灵活的人!
思考问题要学会变换角度,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大千世界的广阔天空,才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七年级心理健康(五) 不把别人的成功变成自己的烦恼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知道嫉妒给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危害。
2、从活动中教给学生缓解以及消除嫉妒心的办法,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 【活动重点】认识嫉妒,懂得消除嫉妒的办法,并努力克服嫉妒心。 【活动难点】消除嫉妒心,不把别人的成功变成自己的烦恼。
【活动方式】采用观看录像、情境实践、快板、讨论等多种形式展开,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活动准备】
1、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嫉妒心理和表现形式,拍好两个关于嫉妒事例的录像; 2、编排快板和人手一张情境选择纸。 【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主题 1、看录像(两组) 大致内容:
(1)小红过去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第一名,这次期中考试,她的好朋友小兰超过了她。她很高兴地向小兰祝贺:“咱们共同努力,互相竞争吧!”
(2)小华和小英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过去都是班委,这次小华继续当选为班委,小英没有选上。从此,小英就不理小华了,而且还在背后说,当班委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考试成绩超过我,拿张三好奖状给我瞧瞧??
2、讨论:你觉得小红和小英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3、师小结揭题:小英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强,一旦感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就不舒服。这就是嫉妒心。其实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过。可以这样说,有一定程度的嫉妒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加以控制,越变越强,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对自己和别人都很不利。那有了这种心理怎么办?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出示课题:不把别人的成功变成自己的烦恼)
(运用观看学生录像的形式,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而且两组录像一正一反,给学生强烈反差,从而正确认识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二、讨论原因知危害
1、了解嫉妒心产生的原因
(1)生讨论:录像中的小英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呢?
(2)师小结:产生嫉妒心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胸狭隘、过分要强造成的。 2、明确嫉妒心的危害
(1)你被别人嫉妒过吗?(引导学生举具体的事例谈。)别人嫉妒你,你心里会怎么想? (2)你身边有存在嫉妒心的人吗?如果有,他们会有什么表现? (3)在集体中,如果有人存在嫉妒心,会给集体造成什么影响? (4)边讨论边出示嫉妒心带来的危害: ①给同学造成心理压力,打击上进的同学。
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及别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自己很难进步。 ③破坏集体团结,使人际关系不和谐,大家不能共同进步。
3、教师小结:一个人有不健康的心理,自然也会影响到他的身体,造成身体不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嫉妒心太强的人容易患上心脑血管及内分泌方面的疾病,这对人的身体是极为不利的。而且有嫉妒心的人总是一味地否定别人,抬高自己,如同一棵生了虫的树,如果不及时把“嫉妒”这只虫子除掉,而是让它在躯体里寄生,那么,等待这个人的命运只有“枝枯叶黄”。嫉妒心严重损害同学之间的友谊,阻碍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上教师适时的小结,唤起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嫉妒的危害,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
三、联系实际制“妙方” 1、情境选择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是正确对待同学、朋友取得的成绩,变嫉妒心为上进心?请根据纸上的事例选择答案。
事例一:小明平时学习比小强好,可期末考试时,小强的成绩比小明要好,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想?
(1)小强有什么了不起的。
(2)小强的学习成绩超过我,证明他有比我强的地方,我可不能服输啊,要迎头赶上。
事例二:小刚这回在“数奥杯”比赛中得了一等奖。而小勇才得了个三等奖,但小勇的体育成绩比小刚要好得多,小勇该怎么想?
(1)小刚太可恨了,竟敢比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