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我国服装制造企业的库存控制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背后普遍面临着共同的阻力—库存。
服装行业面辅料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各自为政,以及较长的供应链使得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合理控制库存是适应服装产品季节性、多样性和短周期性的特性,较好解决现今服装企业库存问题的有效管理策略。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以制造企业为角度,探究其在不同结构服装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夏适合服装产品特性的库存处理方式,这种库存控制策略适用于包括面辅料供应商,成衣制造商到市场零售商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解决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服装企业因库存而引起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库存控制;服装制造企业;供应链
一、 服装制造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一)服装供应链的构成、结构类型及现状分析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以成衣为最终产品的服装供应链,包括从纤维生产开始,经纱、布、染直至服装加工的多个环节。根据服装零售商如何获得产品以及谁是供应链的协调者可以将服装供应链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第一种为传统型供应链,服装零售商向独立的服装生产商购买产品,服装零售商和服装生产商都可能成为
供应链的协调者;第二种为垂直整合型供应链,服装生产商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而且是整条供应链的协调者,如香港溢达集团;第三种为第三方协调型供应链,服装贸易公司是整条供应链的协调者,也是服装零售商的供应商,如香港利丰集团。
(二)服装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问题
鉴于以上对服装行业市场特点分析以及供应链中特有牛鞭效应的分析,对于上述几种供应链中的服装制造企业而言,其库存管理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外部问题
首先,没有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的节点绩效。服装制造企业以库存作为主要绩效标准;而服零售商以订货费用作为主要绩效。结果导致制造企业到面辅料与零配件分销中心的响应时间变得更长和波动不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其次,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面辅料供应商设计面辅料时只是制造商对面料流行趋势单独进行预测或凭经验设计。因此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了服装成品的销售。最后,不确定性会对库存带来影响。对服装而言,服装的生产特点决定的提前期较长、服装供应链的信息延迟、服装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导致订单波动大、当即刻订单的经济效益小于运输及其它成本时产生的偶然批量订单和服装脱销时的厂商博弈加大了牛鞭效应带来的库存积压问题。
2.内部问题
首先是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在供应链中,对制造企业而言,上下游节点企业的相关信息,如需求预测,以及其自身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信息都是库存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制造企业中,如果这砦信息没有很好的集成,当企业需要了解到这些信息时,得到的常常是延迟的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影响了库存的精确度,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其次是库存管理策略简单化。就服装企业而言,没有合理、科学的预测和订货方法: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是一次性进行面辅料采购和成品生产。如:在一个新季度开始时,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服装企业上市产品的数量会占到全部预售产品数量的90%以上。接下来,如果市场情况没有预想中的好,则很大一部分产品就会滞销。于是一部分适时但不适销的产品就会积压下来,等待处理。
二、服装制造企业供应链库存控制的优化研究
(一)制造企业自身的产品特性及主产能力分析
因为不同种类服装的生命周期不同,其库存量对品牌的影响也不同,所以首先应该将服装产品分类。再根据其所属种类决定销售渠道,进而决定相应的库存处理措施。比如对于定位高档的服装,因为其款式多,量少,知名度高.反应速度要求较快,一般开设自有品牌店;而中档类服装,价格和反应速度对市场份额都具有较为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一般设有品牌旗舰店;而低档类服装,价格是其决定因素,所以低成本很重要,降低库存成本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因素。作好产品特性分析后,企业还应该根据产品特性、产品投放时间长短、产品需求
的数量和速度、专业技术要求、工厂的生产能力、综合性价比以及市场专家的意见等确定各种产品是自己生产还是外包出去;此外,企业还应该分析自己的物流能力,以决定产品物流是否需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
(二)分析供应链,选择与供应链特征相结合的库存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下,作为服装制造企业,应该打破自行设计、预测的传统方式,和面辅料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建立合作,优化传统的库存控制模式,降低库存。服装制造商和面辅料供应商、零售商合作时让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一起考虑:设计何种款式?各款式的市场预测如何?面料何时采购?应该生产多少数量?何时交货等各个方面与库存管理相关的问题。因为不同服装供应链结构下,服装制造企业扮演的角色不同,其库存决策对整体供应链影响不同。所以在不同供应链结构中,最适合服装制造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式也不同。
1.传统型服装供应链下,最适合服装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
传统型服装供应链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零售商是协调者,他们下订单给服装生产商,或许会自己采购面辅料。或许都交给生产商。他们来协调不同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活动。另一类是服装生产商是整条供应链的协调者,服装零售商仅仅向服装生产商下订单,并要求生产商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产品送达。服装制造商驱动整条供应链。不管是那种结构,服装生产商都是0EM厂商,供应链都是由服装零售商驱动,生产商协调。可以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控制模式来进行库存控制。
2.垂直整合型供应链下,最适合服装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
垂直整合型供应链下,服装生产商进行向前和向后整合,它安排整条供应链的活动,从布料的买进一直到最终产品的售出。它是整条供应链的协调者。在这种供应链中,节点企业较少。此种情形下,可以采用快速反应(QR)。由前面的理论叙述知,QR要求供应链中销售信息和成本信息在供应链内部公开,供应链结构为垂直型。在垂直型供应链中,服装零售商和服装制造商整合为一家企业,销售信息和成本信息较容易在供应链内部公开,实施QR更容易。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所有服装单元条码化。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传输订购单;其次通过POS信息预测商品的未来补货需求,增加与内部业务处理有关的策略。如自动补库与商品即时出售等;最后,服装制造商与服装零售商密切合作,采用更高级的QR策略,以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第三方协调型供应链下,最适合的库存管理模式
在第三方协调型供应链中,服装贸易公司充当协调者的角色,他们协调整条供应链。他们的核心能力就是他们强大的供应网络和良好的协调能力。服装制造商只是被协调对象之一。在这种多层级的供应链中,最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就是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CPFR)。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具体实施过程即:辅料生产商和服装生产商以及服装零售商以服装贸易商为中心,共同制定业务计划,共同预测,实现补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