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此外,全国各城市加快了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展了各类节水示范区建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XX年的62%,城市年节水量约38亿立方米。
继续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及无线传呼、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社会调查、设摊咨询、专题讲座、专家座谈会、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日常宣传与“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点宣传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节水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识。
洗车水回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对水环境综合治理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到2005年实现洗车业持证经营率90%以上,使用循环装置,年节水量800万立方米,需要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4 实例分析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53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全市幅员面积12390平方公里。成都的供水现状如下:
一、成都市的主要水源及近几年的水质情况如下:
岷江:成都市入境断面水质达到划定的II类水域标准;出境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为IV类水,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氨氮指标超标。
沱江:成都市入境断面为IV类水,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五凤断面水质为III类水,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
城区锦江和沙河水质与2005年比较无明显变化,锦江上、中游和沙河水质均达到水域功能区IV类水质标准,府河下游出境断面永安大桥沙河氨氮污染有所加重。
纵观整个城市供水,水源污染属于轻度污染,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必须加大污染源的控制和水质净化和处理投入,改善供水水质,确保用水安全。
二、成都市供用水量及缺水情况(以2006年为例):
地表水资源量:2006年,全市受降水骤减影响地表水资源与同期相比较,减少较多,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基本对应,总趋势为西北部高,向东南递减。地表水资源总量58.56 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72.65毫米。
地下水资源量:2006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3.90 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模数为 19.29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降水量: 2006年,成都市平均降水量 851.1 毫米,折合降水总量约105.46 亿立方米。与2005年降水总量相比,减少22.02 %,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减少了19.38 %。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5 – 8月。其主要分布如下表: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6年成都市行政分区降水量
2006年降水量 2005年降水量 多平均年降水量 行政分区 计算面积 毫米 亿立方米 毫米 亿立方米 毫米 (±%) 城五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都江堰市 彭州市 崇州市 邛崃市 金堂县 双流县 新都区 新津县 温江区 郫县 大邑县 蒲江县 全市
水资源总量:2006年水资源总量为 61.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部分21.4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53.38立方米,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动员暨“2010年度节水先进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成都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以及进一步做好城市节水工作、加快城市节水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提出了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水资源相对丰富,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任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今年3月,成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要求各级管理部门要以《意见》
435 555 392 1208 1420 1090 1377 1155 1103 481 332 277 437 1548 580 550 507 480 1100 1050 1000 980 422 760 550 769 704 679 1080 980 2.39 2.82 1.88 13.29 14.91 10.90 13.49 4.87 8.38 2.65 2.55 1.95 2.97 16.73 5.68 820 874 819 1200 1220 1200 1300 815 820 822 1022 820 895 1300 1500 3.57 4.85 3.21 850.6 857.6 844.4 -35.34 -40.88 -43.15 -14.27 -3.55 -13.76 -19.34 -49.86 -12.67 -35.32 -13.45 -20.41 -20.45 -13.24 -16.90 -19.38 14.50 1283.1 17.32 1088.7 13.08 1159.6 17.90 9.41 9.04 3.95 3.39 2.27 3.91 1215 841.6 870.3 850.3 888.5 884.5 853.5 20.12 1244.8 8.70 1179.3 12390 851.1 105.46 1091.5 135.24 1055.7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为指导,加强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建立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节水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长效机制,推进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进一步贯彻实施《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上下功夫,不断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强力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工作。该市要求要建立健全“三同时”和“四到位”,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到位”即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严格实行用水节水评估等各种管理制度,严把城市节约用水关,把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推动节水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上快速发展;要在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的同时,继续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城市节约用水;要认真完善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依法加强地下水取用监管,加大对违规、违法取用地下水的查处力度,把地下水的取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到不过度开采,确保城市水资源的优化利用;要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地抓好国家有关节水技术政策和节水技术标准的落实,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型器具和生产工艺,加快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器具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和单位内部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实现节能减排。
此外,本次大会还要求,要按照“全域成都”理念继续做好节水规划编制工作,在内容上,结合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要求,研究论证今后适应城市建设的全市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水要求,科学提出全市城市用水和节水的规划方案和解决办法。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供水是城市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为进一步适应二十一世纪形势发展的要求,城市供水行业将致力于提高水质、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科学分配、合理管理。力求缩小与国外发展国家供水管理的差距。先进城市将奋力向发达国家标准进军,力争早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