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毕业前须养成的7大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应该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会终生受益!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就很难改变,即使改变,也会事倍功半,所以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规划时间的习惯
规划、利用时间是一种能力,不能等上了中学再培养,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例如:周日一天14个小时,让孩子以小时为单位自己划分、安排,想要做哪些事、各约需要多少时间等,然后鼓励、协助孩子去完成他的时间规划。这样一项简单的习惯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2.制定计划的习惯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基本功,需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引导孩子设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自己想要达成的心愿、想法、目标,例如:暑假2个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骤去做;新学期开始了,想要取得哪些变化、怎样一步步去实现。 3.收拾整理的习惯
能够定期、主动的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百宝箱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收拾”就是吐故纳新,“收拾”就是价值的重新定位,“收拾”是对昨天的回忆、总结,也是对明天的畅想、希望。
(根据我的观察,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中,十有八九是做事情没有条理,不善于收拾整理的。) 4.系统阅读的习惯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系统的阅读、安静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长,就一定要具备系统阅读的习惯,以某个主题词、某个事物、某个观点为线索,搜集相关书籍、资料,进行系统、广泛的阅读,将一个问题搞彻底、搞清楚。 5.承担家务的习惯
承担家务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办法,在不同年龄阶段,可以列出不同的家务,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坚持做3-6个月,孩子能够完全胜任了,可以进行调整,以锻炼起基本的生活技能。 6.收集错题的习惯
无数的名师、状元告诉我们,收集、整理错题是最笨、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如果我们不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错,就是最好的进步。 7.关心他人的习惯
关心他人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关心他人,先从关心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开始。一个连爷爷奶奶都不会关心的人,去捐助爱心图书、玩具、衣服,都是徒劳的。
孩子任性极端父母需要反思 2015-05-19
邻居家有一位漂亮女儿,名唤“莺儿”,生得眉清目秀,又聪明伶俐,还弹得一手好钢琴。
莺儿在北京城里一所重点中学寄宿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次次期末考试总分排名均居班级第一,但她从未评上过三好学生。莺儿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毫无顾忌,常常为丁点儿小事就可能大发雷霆。一次课上,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她竟然当场掀掉书桌,书本抛撒满地,令正在授课的教师十分震惊和无奈。莺儿在校几乎没有朋友,同学们对她,也是一个个敬而远之。
这两年,莺儿进入青春期,性情变得越发古怪。每逢周末,楼道里都会传来莺儿在家摔砸东西的声音,“乒乒乓乓”响个不停,随后是她妈妈的高声训斥,
接下来便是莺儿拼命的哭嚎......。母女之战,周而复始,双休日准时开场,着实令人揪心不已。外表温文尔雅的漂亮女孩儿,撒泼取闹,无休无止,令人不可思议,但一定也有孩子不可言状的苦衷。
一次周末傍晚,我正在楼下乘凉,楼上又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嚎。突然,莺儿出现在她家五楼窗台,厉声要挟父母,要一跳了之,辛亏她父亲眼疾手快,一把将其揪下,才未酿成后患。孩子极端任性,动辄以死相逼,前景如何?实难预料,即便天天考第一,又有何用?
莺儿爸爸原籍浙江,每逢暑期,爷爷奶奶都来京“避暑”,尽管北京盛夏酷暑难熬,但比江南要凉爽许多。前年暑期,一天午后,电闪雷鸣,莺儿因与爷爷发生口角,便破门而出,冒着瓢泼大雨满院疯跑,急得爷爷在雨地里拼命追赶。年逾七旬的老人,实在经不起孙女的这路折腾,惹不起,躲得起,二老速整行装,翌日启程,返回江南,一去不回。
莺儿爸爸是所里的研究员,形若儒生,为人谦和,很少管教孩子。妈妈也是该单位职工,天生丽质,彬彬有礼,但教子无方。一对郎才女貌的夫妇,家中却养着一位刁蛮公主,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同情之余,也令人深思。
莺儿六岁那年,就被强行送到城里重点小学寄宿,周末才能回家一次。对此,莺儿极为愤怒,每逢周末回家,找茬发泄心中的怨气,并对外人讲:
“我不乐意住校,太想家了,妈妈强迫我去,恨死她了!等我长大了,哼,我就......”危言耸听,令人一阵毛骨悚然!
周末时常遇到,莺儿常常被妈妈带着奔走于各类课外辅导班,英语、奥数、钢琴、美术......,马不停蹄,风风火火。回到家来,莺儿疲惫不堪,借机发泄不满,妈妈一味训斥,说教无效,抬腿就是一脚。
貌似儒雅的莺儿妈妈,看来也是一位虎妈,为了孩子“成才”,不惜以孩子快乐童年做代价。人的情绪总是要发泄,孩子也不例外,积怨甚久,势必导致孩子性格变态和心理扭曲,哭闹摔砸也便成为孩子泄愤的常态。
如今,女儿长大了,妈妈打不动了,莺儿母女就以吵闹方式对峙着,还能持续多久?是否升级?难于预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对孩子都有深刻影响,直至终生。对有个性、有思想、好极端的女孩儿,父母必须注意教育的方式和艺术,有事先商量,平等对话,征得子女同意,不能把个人愿望和喜好强加到孩子身上。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的根本性格也是千差万别:暴躁型、懦弱型、开朗型......,形形色色。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可以重新塑造孩子的性格,这就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多抚慰,多沟通,多交流,不打不骂,不包办代替。家长的友善、沉着、冷静、淡然和忍耐,就对孩子是一种示范,也是一种无声的榜样和力量。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父母要潜心研究,来不得半点儿懈怠、功利和浮躁。教育子女成才,先要教会他们做人,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德。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不要太高,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未必对所有孩子都适用!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精心的呵护和疏导、耐心的说服和教育,更需要还给他们一个自由、快乐、宽松的童少年时代。
望子成龙,趋之若鹜,盲目择校,追风辅导,对养成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不利。对子女文化知识的教育不可少,但塑造孩子完美的个性和人格更重要。
警惕!别做这十件毁掉孩子安全感的事!
2015-05-23
1.请一定不要当着他的面和你的伴侣吵闹
孩子对于伴侣、对于家庭的认知,家长的行为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千万不要问,如果我跟爸爸(妈妈)离婚了,你想跟谁过?孩子会当真的。对于孩子而言,爸爸妈妈的陪伴都重要,爸爸让孩子坚强,妈妈让孩子温暖。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和谐,父母的恩爱。
2.请不要对他动辄大声斥责
我们承认,自己会讨论被人斥责,讨厌被人误解,尽管我们已经成年!
所以,我们小孩,在对世界的认知观还未形成,并且有强烈的感知能力,我们不要不假思索地就去打骂孩子,这样会让他在梦里都充满了恐惧和忧愁。
3.请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
谁都不喜欢为别人的错误埋单,孩子也是一样。
宽松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给你带来的快乐会抚平你作为成人的辛酸。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4.请不要挖苦讽刺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一定会有闪光点。
我们不要去挖苦讽刺孩子,不然孩子稚嫩的心灵会束缚,这会妨碍到他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对于孩子的缺点,我们多多引导。
并且,平时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会不自觉的模仿,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温暖的榜样!
5.请不要在别人面前故意强调他的不足
我不认为“人前教子”在这个年代是正确的,孩子也有深深的自尊,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他,至少家长的肯定就是他最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