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解释大全(4)

2025-07-30

442、十界唯心:谓十法界都是吾人一心造出来的。 443、十界权实:十法界中有权有实,佛界是实(真实),九界是权(方便) 444、十重戒: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於四十八之轻戒,故称的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445、十重无明:菩萨十地中,每一地皆有其无明,故十地有十重无明。

446、十重障:别教的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於下乘般涅盘障、□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447、十根本烦恼:与十使同。

448、十恩: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恩、一向为他恩、垂形六道恩、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隐胜彰劣恩、隐实施权恩、示灭令慕恩、悲念无尽恩。

449、十师:比丘受具足戒时的三师七证。见三师七证条。 450、十习因:召感十果的十因。见十因十果条。

451、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不痴。 452、十善十恶:十善与十恶。十善见十善条。十恶见十恶条。 453、十善巧:缘觉乘行人所观察的十种项目,即蕴善巧(五蕴)、处善巧(十二处)、界善巧(十八界)、缘起善巧(十二因缘)、处非处善巧、根善巧、世善巧、谛善巧、乘善巧、有为无为善巧。 454、十善戒:守持十善业道的戒法。十善见十善条。 455、十善菩萨:指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456、十善业道: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457、十普门: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供养诸佛普、成就众生普。 458、十恶: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恚、愚痴。 459、十惑:又名十使。见十使条。

460、十发趣心:即十住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 461、十无尽戒:即梵纲经所说的十重禁戒。见十重戒条。

462、十无尽藏:十种含藏无尽法海之法,即行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辨藏。

463、十无碍:用周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真应无碍、分圆无碍、因果无碍、依正无碍、潜入无碍、圆通无碍。

464、十胜行:即菩萨於十地时所修的十波罗蜜。见十波罗蜜条。 465、十遍处定:与十一切处同。

466、十烦恼:又名十惑,即贪、□、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467、十圣: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萨,叫做十圣,或地上菩萨。 468、十万亿佛土: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

469、十号:佛有十种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盘。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470、十业: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见十善十恶条

471、十障:菩萨於十地位中,断十种的障碍而证得十种的真如,即一、於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二、於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三、於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四、於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五、於第五地断下乘涅盘障,证无别真如:六、於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七、於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八、於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九、於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十、於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

自在所依真如。

472、十种方便:布施方便、持戒方便、忍辱方便、精进方便、禅定方便、智慧方便、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觉悟方便、转不退法(河蟹)轮方便。

473、十种方便戒:又名三世无障碍戒,即密教所说的方便戒,亦即大乘的十善戒。 474、十种方便学处:即十种方便戒。

475、十种不净:愚痴有十种的不净,即身不净、口不净、意不净、行不净、住不净、坐不净、卧不净、自行不净、化他不净、所期不净。

476、十种有依行轮:有依行是有可以依凭的行业的意思,轮是摧破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众生可以依凭这十种的行业去修习菩提,最终能够摧破一切的烦恼惑业。即具足净信、具足惭愧、安住律仪、安住慈心、安住悲心、安住喜心、安住舍心、具正皈依、具足精进、常住寂静。 477、十种行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478、十种依果:菩萨遵循著菩萨乘去修行,所获得的功德有十种,叫做十种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诸波罗密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诸愿依果(长养菩提)、诸行依果(广为修习)、菩萨依果(得一生补处)、供养佛依果(信心不坏)、一切如来依果(离正教转倒)。

479、十种依果:菩萨遵循著菩萨乘去修行,所获得的功德有十种,叫做十种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诸波罗密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诸愿依果(长养菩提)、诸行依果(广为修习)、菩萨依果(得一生补处)、供养佛依果(信心不坏)、一切如来依果(离正教转倒)。 480、十种供养:华、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绘幢幡、衣服、妓乐、合掌。 481、十种智力:十智与十力。见十智与十力条。

482、十种智明:1.指华严经十明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善知他心智明,无碍天眼智明、深入过去际无碍宿命智明、深入未来际劫智明、无碍清净天耳智明、安住无畏神力智明、分别一切言音智明、出生无量阿僧□色身庄严智明、一切诸法真实智明、一切诸法灭定智明。2.指华严经离世间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知一切境界业报智明、知一切境界寂妙灭智明、知一切所缘唯一相智明、能以妙音普闻十方智明、普坏染著心智明、能以方便受生智明、舍离想受境界智明、知一法无相无性智明、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以无著心济渡众生智明。 483、十种众生:十法界的众生。

484、十种观法: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485、十种观法: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486、十轮:即如来的十力。见十力条。

487、十莲华藏世界:无尽的莲华藏世界。十就是表示满数和无尽的意思。

488、十德:1.指法师的十德。做法师的人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489、十谛: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人道智谛、集如来智谛。

490、十斋日: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之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於此十斋日对著佛菩萨的圣像读诵地藏经一遍,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491、十魔: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三、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执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八、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耽著於自身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九、善知识魔,悭吝於法,不能开导人。十、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智执著,障蔽正道。以上十者,都能障蔽正道,妨害慧命,故名为魔。

492、十缠: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盘。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念、覆。

493、十法行: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494、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圣。

495、十缠: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盘。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念、覆。

496、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对宇宙万有,立五位七十五法,以总括之。五位者:一、色法,有十一,即吾人依正二报所具的种种色质,内五根外五尘皆是。二、心法,有一,即六识的作用。三、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法,有四十六,系属於心王者。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四,谓不如色法之有形,亦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与此三法皆不相应,非心非物,乃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五、无为法,有三,谓无生灭变化之可得,而寂然常住之法,以上共七十五。

497、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对宇宙万有,立五位七十五法,以总括之。五位者:一、色法,有十一,即吾人依正二报所具的种种色质,内五根外五尘皆是。二、心法,有一,即六识的作用。三、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法,有四十六,系属於心王者。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四,谓不如色法之有形,亦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与此三法皆不相应,非心非物,乃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五、无为法,有三,谓无生灭变化之可得,而寂然常住之法,以上共七十五。

498、七七斋:人死之後七七四十九日,由於业缘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时若其亲属为之修福,则可以转劣为胜而投生於善处。

499、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於法界,所以叫做大。

500、七方便:即小乘的三贤四善根。三贤是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四善根是暖、顶、忍、世第一法。 501、七支: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502、七支戒:戒止身三口四的七支作业。 503、七加行:七方便的别名。

504、七有: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 505、七见二疑二无明:即十一遍使。见十一遍使条。

506、七佛:指过去的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507、七佛八菩萨: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後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 508、七宗:律宗、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禅宗。

509、七法不可避:生不可避、老不可避、病不可避、死不可避、罪不可避、福不可避、因缘不可避。 510、七法财:七种出世的法财,即信财、进财、戒财、惭愧财、闻财、舍财、定慧财。

511、七陀罗尼:七种的陀罗尼,即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众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

512、七使:七种的烦恼,使就是烦恼的别名。一,欲爱,即五欲的贪爱。二、恚,即□恚无忍。三、有爱,即色无色爱。四、慢,即贡高我慢。五、无明,即不明事理。六、见,即各种邪见。七、疑,即怀疑正法。

513、七金山:在须弥山之外有七重金山,即双持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 514、七垢:

七种的烦恼,垢就是烦恼的别名。一、欲垢,即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二、见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执著分别的见解。三、疑垢,即对於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即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校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五、□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贡高欣喜的心。六、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为他人所盖覆而生烦恼。七、悭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515、七重金山:指环绕须弥山的七重金山,其名是双持、持轴、担木、善见、马耳、障碍、持地,此七金山多为圣贤神鬼所住。

516、七逆:七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梨、破羯摩僧及转法(河蟹)轮僧、杀圣人(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地上菩萨)。

517、七常住果:谓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盘、真如、佛性、□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 518、七常住果:谓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盘、真如、佛性、□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境智。 519、七菩提分:见七觉分条。

520、七华:(喻)七觉支。 521、七等觉支:见七觉分条。

522、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五众是出家众,後二众是在家众。 523、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五众是出家众,後二众是在家众。 524、七圣财:

七种已经见道的圣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财。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渐、愧、舍、慧。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法句经说:「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报恩经说:「七圣财为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 525、七圣觉:七觉分。见七觉分条。

526、七叶□:地名,在王舍城侧的灵鹫山上,因有七叶树生於□窟之上,故名七叶□,是第一次五百大阿罗汉结集经典的地方。

527、七种布施:一、施客人,即羁旅他乡的人;二施行人,即欲远行的人;三、施病人,即身体有病的人;四、施侍者,即侍奉病人的人;五、施园林,即以园林施给寺庙;六、施常食,即布施钱财或田园给十方僧供常食;七、随时施,即不论何时何地随人之所需而施衣食等。

528、七种无上:佛所特有的七种无上,即一、身无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道无上,佛以慈悲的道法去利乐一切众生;三、见无上,佛以正戒正见正命等成就其身;四、智无上,佛具有四无碍智;五、神力无上,佛的神通力不可思议;六、断障无上,佛已经断尽了惑业苦之三障;七、住无上,佛住於伟大的寂灭涅盘境界。

529、七种语:佛所说的七种语,即一、因语,於现在因中说未来之果;二、果语,於现在果中说过去之因;三、因果语,对著一件事既说因又说果;四、喻语,即作种种的譬喻;五、不应说语;六、世流布语;七、如意语。

530、七种忏悔心:人们在作忏悔时所应具有的七种心情,即大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发菩提心、冤亲平等心、念佛报恩心、观罪性空。

531、七种辩:菩萨所特有的七种辩才,即捷疾辩、利辩、不尽辨、不可断辩、随应辩、义辩、一切世间最上辩。

532、七遮罪:七种的遮罪,即在五逆罪之外,加上杀和尚和杀阿□梨。因凡是犯了此七逆罪之一的人,便禁止他受菩萨戒,所以叫做遮罪。

533、七趣: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罗趣。趣是趣向的意思。

534、七贤: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软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後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日:「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535、七贤七圣: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贤位与圣位。七贤见七贤条。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论说:「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证,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536、七转识: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那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 537、七识:见末那识条。

538、七证师:受具足戒时的七位证明师。

539、七宝: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540、七宝狱:一个疑惑佛智但凭自身善行而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懈慢界的人,他於五百岁间不能见三宝和获得法乐,这情形好像一个人被关在由七宝所成的牢狱里一样,所以称为七宝狱。

541、七觉分:又名七菩提分、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542、七法不可避:生不可避、老不可避、病不可避、死不可避、罪不可避、福不可避、因缘不可避。 543、七法财:七种出世的法财,即信财、进财、戒财、惭愧财、闻财、舍财、定慧财。 544、刀途:三途之一,即畜生道的别名,因畜生常被杀而死。

545、力忍:一个人在受辱的时候,纵然已起□心 但如能即时觉悟□火之害,以功力克制,竭力忍耐,使不发作 此种功夫稍有勉强,故名力忍。

546、力波罗密:十波罗密之一。 547、了生:了脱生死。

548、了因:二因之一,即以智慧去透视事物的原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 549、了悟:已经醒悟。

550、了义: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 551、了义经:说理非常透彻和究竟的经典。 552、九十六术:九十六种外道的学术。

553、九山八海:指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九山八海。在须弥山的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迥绕,而山与山之间,又各有一海水,一共就是九山八海。

554、九世: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三世,合称为九世。

555、九世间: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间,因为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间。

556、九次第定: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以上是色界四禅天的根本定)、空处次第定、识处次第定、无所有处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以上是无色界四处的根本定)、灭受想次第定。

557、九地: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占一地,其他色界和无色界各占四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以上九地,因皆贪著境界,不肯离去,所以叫做地。又因为是从有漏业因所得来的果报,所以又名九有。

558、九地九品之惑: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559、九有:见九有情居条。

560、九有情居:三界中有情乐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众生居,简称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与六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中之无想天、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561、九因一果:在十法界中,前九界是因,後一界是果。 562、九门:九有情居。

563、九居:九有情居的简称。

564、九品:九种的品类,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565、九品行业:往生极乐净土的九种修行。

566、九品净土:又名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等,即有九品分别的净土,因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别,所以所往生的净土,也有九品的不同。

567、九品觉王:指阿弥佛陀,因阿弥陀佛是九品净土的教主。 568、九界: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即是九界,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569、九病:寒病、热病、饿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

570、九鬼:无财鬼三种,即炬口鬼、针口鬼、臭口鬼,少财鬼三种,即针毛鬼、臭毛鬼、□鬼;多财鬼三种,即希祠鬼、希弃鬼、大势鬼。合之使成九鬼。

571、九净肉:九种清净的肉,即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二、不闻,我耳不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四、自死,鸟兽命尽自己死亡的;五、鸟残,鹰鹫等食其他鸟兽所剩馀之肉;六、不为己杀,不是我亲自动手去杀害的;七、生乾,死亡多日而自乾的;八、不期遇,不是约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杀,不是现在因我而死,而是前时已被杀的。

572、九部经:由三藏十二部经中除去方广、授记、无问自说,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缘、譬喻、论议,就是大乘的九部。

573、九梵:指四禅天的九天,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等诸天。

574、九恼:又名九难,或九横,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後所遭遇的九种灾难。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提婆达多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逆木剌脚。五、□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冷风动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


佛教名词解释大全(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复习资料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