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砂石垫层在软弱地基中的应用7502900586 - 图文(2)

2025-05-18

表3.2 土工加筋带设置参数

① ② ③ ④ N U cm H cm LDR % 0 0 1 37.5 33.3 2 25 25 33.3 3 12.5 25 33.3 注:1、N——加筋层数。

2、U——首层加筋间距,第一层筋带距试样顶面的距离。 3、H——加筋层间距,两层筋带间的距离。

4、LDR——加筋线密度,LDR=筋带宽/筋带间的水平间距。

((b)

图3.1 加筋带编排和位置

a

筋带按纵横间距相同十字交叉编铺,交叉处用胶粘合,并

剪成φ300mm的园盘,水平铺设于土样中。见图3.1b

图3.2加筋土样破坏时的形态

三轴试验试样破坏时的形态示图3.2可以看出,对无筋(素)碎石土体破坏时中部成鼓状堆沉,侧向变形中间大,两端部小,其变化是渐变的,对加筋碎石土样,在加筋层附近侧向变形小,而距加筋层渐远时侧向变形渐增,表明加筋带对土体有明显的侧向约束作用,一层加筋时筋带平均伸长4mm,两层加筋时筋带平伸长6mm,三层加筋筋带平均伸长5mm,伸长应变分别1.3%、2.0%、1.7%。用加筋碎石土试样三轴试验成果,绘制法向应力和剪应力(σ—τ)关系曲线图3.3,得到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C、φ,见表3.3,初步揭示,需根据试样尺寸合理布设加筋层数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或疏或密设置加筋层均不会获得理想效果。

表3.3 加筋碎石土抗剪强度指标

N C kPa φ °

图3.3 加筋土和素碎石土的强度包线 O 105.3 39.5 1 133.1 41.0 2 181.9 40.8 3 163.4 40.9 对于粗粒土的抗剪强度,试验表明,它的强度值不仅决定于单个颗粒的强度,更主要的是决定于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咬合力,咬合力(即粒间联锁作用力)的大小与土体组成的不均匀性、密度及所承受的垂直压力大小有关,咬合力部分体现在粘聚力C值之内,一部分体现在内摩擦(力)φ值之中。当作用于粗粒土体的压力,在有限的一般工程荷载作用范围内,粗粒土的抗剪强度τf可概化为由粘聚力强度和摩擦角强度两项组成。可近似地用下式(3.1)表达。

碎石土 τf=c+σtanφ (3.1) 式中C称为土颗粒间的咬合强度

试验成果(图3.3及表3.3)表明。法向应力σ与剪应力τ有良好的线性

关系,且加筋碎石土试验与无筋(素)碎石土试验的σ—τ曲线近于平行,而

加筋碎石土的强度线均位于素碎石土强度线之上,即加筋前后碎石土的内摩擦角值近于相等,加筋提高土体强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使得土体的粘聚力增大,提高一个“准粘取力”。即碎石加筋土体的强度服从“准粘聚力”准则。

4、加筋垫层的原位试验

换填垫层中加入土工筋带后,垫层性状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普通垫层相比,加筋垫层的抗拉和抗剪性能有所提高,有效地阻止了垫层的断裂和剪切破坏,保障了垫层的完整性和整体刚度。加筋垫层由此成为一种刚性较好的“梁板式”构件。

加筋垫层的工作机理:在荷载作用下,筋带与土颗粒界面间的摩擦作用,一方面限制了颗粒之间的位移,使垫层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筋带内部产生了较大的内应力,从而抵消了部分建筑荷载,并将建筑荷载均化传递分布到地基土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换填作用。因此,加筋垫层中的土工筋带与土体紧密贴合,使筋带具有远高于被加固的软弱地基土的模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工带加筋垫层的工作机理,解决此类垫层的计算应力扩散角问题,在太原地区进行了14组原位载荷试验。试坑尺寸为2.3×2.3m,载荷板为1.5×1.5m方形板,垫层材料为砂碎石土。为解决z/b≤0.25时θ角取值问题,控制试验垫层厚度z<0.25b(0.25×150=37.5cm),这组加筋薄垫层总厚度取30cm(<0.25b)。

测试方案:试验分别在天然土、无筋(素)砂石垫层和加筋砂石垫层条件下进行。土工筋带距基础板底面的距离(称为首层间距)U分别用5cm、10cm、20cm三种,筋带铺设密度D分别为3B×3B,2B×2B(B为筋带宽度)。

(1)测试布置

测试时以载荷板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分别设置了沉降观测点、垫层底压力盒和筋带应力片。分别测量沉降、垫层底压力分布、筋带受力情况,测量沉降变形百分表布置见图4.1。在载荷板的四个角布设甲、乙、丙、西四个百分表。利用导杆百分表1、2、3监测垫层底部地基土层的沉降。

图4.1 沉降观测点平面示意图

22个压力盒测点布置于垫层底部(见图4.2)

图4.2 压力盒布置示意图 单位:mm

压力盒量程为600kPa。对应于压力盒测点,放置筋带网片并在筋带相应位置上双面粘贴应变片(见图4.3),筋带端部弯回折叠,采用胞腔砂石袋充填弯折部并用卡夹固定(见图4.3)。

图4.3 筋带应变片布置

图4.4筋带端部固定示意图

(2)加筋对垫层扩散应力的影响

图4.5、4.6分别绘出无筋与加筋砂石垫层底部的代表性应力分布曲线。无筋砂石土底部最大压力产生于垫层中部,向两边逐渐减小,呈抛物线形分布;而加筋垫层底部,压力最大值产生在荷载板边缘部位,向中部和两侧逐渐减少。而且随着垂直荷载的增加,荷载板边缘附近的压力增量大于中心处,说明筋带的存在使土体中的应力由中间向两边扩散,竖向荷载愈大,压力扩散的效果就愈明显。这是由于筋带的存在,与砂石间的界面摩擦阻力给砂石侧向移动提供了约束力,使得载荷板边缘下的砂石颗粒难以侧向挤出,边缘抗力增大。

图4.5 无筋垫层底部土压力分布

图4.6 加筋垫层底部土压力分布(一层筋带)

图4.7为双层筋带条件下的土层顶面压力分布图,其承受竖向荷载能力高于一层筋带条件,应力扩散效应也更加显著。

图4.7 加筋垫层底部土压力分布(双层筋带)


加筋砂石垫层在软弱地基中的应用7502900586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