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周考(2.12)文
科综合试题地理试题
一、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原生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自然界中原生铜矿化合物可溶于水。
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M地为深水良港,一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分析P地附近地表含铜量高的形成过程。 (2)简析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请说明理由。
【答案】(1)形成过程: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 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或富集
(2)铜矿丰富但经济弱后,国内消耗小,市场狭小;国际市场广阔;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
(3)赞同;理由:铜矿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炼铜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铀矿资源丰富,可建核电站提供电能。
不赞同;理由经济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和技术;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 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或富集,导致地表含铜量高。 (2)港口形成要从水域、陆域条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分析。纳米比亚的铜矿丰富但经济弱后,国内消耗小,市场狭小。铜矿资源的国际市场广阔。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图中可以看到,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所以发展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
(3)从经济角度分析,纳米比亚的铜矿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有利于发展炼铜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炼铜工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色金属冶炼是高耗能工业,该国铀矿资源丰富,可建核电站提供电能。所以赞同。但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国经济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和技术,排放污染物多。国内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以不赞同。 考点:区域铜矿资源的形成过程,港口形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名师点睛】了解手细作用的原理,分析区域某元素含量高的原因。矿产形成,是元素的富集过程。港口形成的条件,要从水域、陆域条件分析,主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工业发展,要从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 2.旅游地理
芜仙湖距离昆明约70多千米,面积为云南第三大湖,最深处155米,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这里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有被称为“玉笋擎天”的尖山;东部有优质的温泉;湖中有两个优美的小岛。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令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但近年景区内的酒店却出现入住率不高的情况。
请向昆明游客推荐芜仙湖适宜的旅游方式,并分析景区内酒店近年入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旅游方式:自驾车等方式的生态旅游;休养身心的健康休闲旅游;观赏自然风光的周末假日旅游等(答对其中2项得4分)
(2)入住率低的原因:芜仙湖距离昆明近,交通便利,旅游活动耗时不多,可以一天内完成;芜仙湖风景区范围大,景点分散,配套设施欠缺;昆明是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及多样的旅游条件(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可以采取的旅游方式有自驾车等方式的生态旅游,休养身心的健康休闲旅游,观赏自然风光的周末假日旅游等。
(2)芜仙湖景区距离昆明近,交通便利,旅游活动耗时不多,可以一天内完成。芜仙湖风景区范围大,景点分散,配套设施欠缺。昆明是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及多样的旅游条件。所以景区内酒店入住率低。 【考点定位】区域旅游方式,影响景区酒店入住率的因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2016年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
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左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和右图为“近十年间江西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
材料二 城市群的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
(1)已经有了长江这条航运价值很高的“黄金水道”,分析还要修建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原因。
(2)分析江西省生态退耕比例大的原因。
(3)分析长江中下游经济圈的产业转入上游经济圈给转入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1)三大游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水运速度较慢,受河道及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相对河运,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速快的特点;而高速公路具有速度更快、灵活型强的优势。 (2)江西省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问题和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沿江三大游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水运速度较慢,受河道及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相对河运而言,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速快的特点。而高速公路具有速度更快、灵活型强的优势。所以还要修建沿江 铁路、高速公路。
(2)读图,江西省生态退耕比例大。主要因素江苏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3)产业转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是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考点: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因,生态退耕比例大的原因,产业转入的影响。 4.【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含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它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下图为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
分析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稀土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
问题:开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大量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
措施: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答对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开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破坏。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大量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 可持续发展措施是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等。
考点: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二、选择题
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A.涨急时刻
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C.落急时刻
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2.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A.在原地不动 B.向河口上游移动 C.向河口下游移动 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 【答案】 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即河口流速最大时潮流的速度最小,河口流速最小时潮流的速度最大;由材料可知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减小为0的阶段,即河口流速增至最大的阶段。图中显示3时左右为落急时刻,而河口含沙量最大的时刻出现在图中的5时左右,故选项D正确。
2.由材料可知,在径流和潮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导致泥沙前进,可排除A;由图可知当河口流速大于0时,由河口输往下游的泥沙要大于当河口流速小于0的时候由潮流输往上游的泥沙,故排除选项D;根据常识可知河流的泥沙总体运行趋势是流向河流下游,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潮流流速与含沙量及泥沙的运动方向。
【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1)河流长度、流向;(2)流域面积;(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4)河网形态、密度;(5)落差或峡谷分布;(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读南半球某区域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按照地形剖面、年降水量、1月气温、7月气温的排序,依次是 ( )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