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线网包括“三主三辅”6条线路,全长241.7公里,设站160座。其中,1号线是沿市区主轴布置的东西向骨干线路;2号线是沿市区南北向发展轴布置的骨干线路;3号线是沿市区东西向发展轴布置的骨干线路;4、5号线为外围辅助填充线;6号线为内部填充线。
2012年6月28日,《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得到了国务院正式批复。按照该规划,到2020年,石家庄市将分步建成轨道交通1、2、3号线一期工程,总长59.6公里,车站52座,预计总投资421.9亿元。
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西王,东至东兆通站,全长约23.9公里,设站20座,规划建设年限为2012年至2017年;2号线一期工程北起西古城,南至嘉华站,全长约16.2公里,设站15座,规划建设年限为2015年至2020年;3号线一期工程西起西三庄,东至位同站,全长约19.5公里,设站17座,规划建设年限为2013年至2018年。目前开工建设的是3号线一期工程中的“新火车站至二中段”,线路主体沿中华大街布设,全长6.38公里,设站6座,其中换乘站1座,平均站间距1.27公里。其他工程将于2013年一季度前开工建设。
14.我省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三年探明大中型矿产地36处
2012年11月2日,从我省召开的全省地质找矿成果发布会上传出好消息:2010年至今,我省累计提交各类大中型矿产地36处,新增铁资源储量25.83亿吨、煤资源储量83.07亿吨,地质找矿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我省是矿产资源开采大省,也是消耗大省,目前煤炭调入量为每年1亿吨以上,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50%,资源保障压力巨大。
从2010年至今,省财政投入地质勘查专项资金14.13亿元,实施地质勘查项目179个;中央财政投入河北地质勘查资金2.46亿元,实施项目31个。全省共探明铁矿7处,煤矿6处,金矿3处,铜多金属矿1处,钼矿、岩盐矿、石墨矿、石膏矿、铝土矿、萤石矿各1处,碎云母矿2处,水泥用灰岩矿7处,其他各类矿产4处。除铁、煤外,全省共新增资源储量,金55.72吨、铅锌69.94万吨、铜38.6万吨、岩盐230.84亿吨、煤层气55亿立方米。随着以上矿产地的探明和发现,我省在能源、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查明储量上已位居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推进地质找矿,我省编制印发了《河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年)》,对今后10年的地质勘查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按照方案规定,我省计划在未来10年内,政府投入资金120亿元,力争拉动社会投资480亿元,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重点矿产地质勘查,力争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5亿吨、铁矿石41亿吨、金110吨、铜25万吨、铅锌120万吨,形成一批重要矿产勘查接续基地。
15.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部署,紧密结合河北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在石家庄举行。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讨论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决议》。
全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引领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走向更大的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使十八大精神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的新局面,争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全会强调,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简要概括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取得标志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大多数地区总体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任务在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为全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经济转型实现新跨越,传统产业活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力量,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步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省工作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突出,和谐河北建设成果丰硕;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形成新格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位次前移,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景象,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全面实现。
16.京石武客运专线进入试运行,我省四城市将步入高铁时代
2012年11月中旬,京石客专和石武客专河北段进入试运行阶段,计划2012年年底正式通车。届时,石家庄与北京、太原、济南、郑州等周边大城市,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我省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等市集体步入高铁时代。
京石客专和石武客专河北段都是京广深高铁的组成部分。京广深高铁是纵贯中国南北的高速铁路大动脉,途经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其中,郑州至武汉段已于2012年9月开通,武汉至广州段、广州至深圳段也早已全线贯通。京石客专和石武客专河北段在河北境内的站点包括涿州东站、高碑店东站、保定东站、定州东站、正定机场站、石家庄新客站、高邑西站、邢台东站、邯郸东站9个车站。这两段高铁线路设计运营时速为350公里,通车后沿线各城市之间将实现“铁路公交化”。石家庄到北京仅需50分钟,到郑州只需1个多小时,到武汉仅需3个多小时。
由于这两段高铁在我省设置的9个站点都是新址新建,新站建设还推动了各市的新城建设步伐。保定市把保定东站周边1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高铁片区,未来将打造成以现代商贸物流为主要产业的保定东部新城。邯郸市依托石武客专邯郸东站,加快东部新城建设步伐。邢台市围绕高铁邢台东站建设,规划了高铁新区,高铁新区将是一个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依托,集商住、金融、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在石家庄,铁路“穿城入地”后“缝合”了以前铁路分割的中心城区,原有铁路线位置将建成一条长5公里、宽50米的
绿化带,绿化带两侧是各50米宽的新胜利大街,新胜利大街将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利用隧道顶部到地面的空间建设商业步行街。
17.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落实惠农政策强化示范带动
2012年河北省秋粮面积5777.5万亩,总产1919.5万吨,比上年增加37万吨。全年粮食面积9444.6万亩,比上年增加15.4万亩;总产3272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产量,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据介绍,2012年除降水过程和粮食作物需水期时间基本吻合,为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自然条件外,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统防统治等政策措施,以及一系列增产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对我省粮食单产提高、总产增加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按照“抓特色、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的要求,全省各地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12年省政府拿出财政专项资金2.65亿元,对2011年粮食总产增幅在3.4%以上的77个县(市)进行了奖励,58.9亿元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以及6.3亿元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等全部兑现到位。此外,落实小麦 “一喷三防”关键技术补助资金1.825亿元,指导农民开展小麦“一喷三防”8500万亩(次);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415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亿亩以上。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各地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全省以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86个粮食生产大县(市)为主要载体,以高产创建示范片为抓手,推进吨粮市(县)建设。农业部门共建设国家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620个,在1个市、3个县、32个乡开展了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试点,示范带动了全省粮食持续增产。同时,筛选深松耕、精量半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30项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省粮食单产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下内容可以了解:
2012年河北十大新闻是:1、总书记踏雪看望阜平困难群众,亲切关怀化为脱贫致富新动力;2、省委八届三次全委会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部署,紧密
结合河北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3、两个“举全省之力”战略部署全面展开,河北重点先行梯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4、确立24字目标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扣准“命门之穴”;5、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15000名干部驻村帮扶共谋发展;6、“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善果累累,燕赵唱响互助诚信敬业孝敬文明正气歌;7、百家央企百家科研院所高校入冀成效初显,融合对接合作共赢强省建设增添强劲动力;8、夺取抗击“7·21”特大洪灾全面胜利,迅速恢复重建力保灾区人民生产生活;9、第12届“五个一工程”奖我省喜获丰收,文艺精品创作彰显中国气派河北特色;10、京石武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我省四城市步入高铁时代。
2012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分别是:闪耀河北科技界的“水”“电”双星刘昌明、任丙彦;共铸道德丰碑的青县好人群体;用生命履职的计生干部姚明河;叫响全国的河北诚信“油条哥”刘洪安;照亮残疾孩子成长路的“爱心妈妈”高淑珍;为230名盲童坚守“光明事业”的穆孟杰;“善行河北”中的青春方阵———“道德90后”群体;凡人善举彰显互助大爱的“最美草根”群体;奔走灾区的“大爱仁医”吴殿华;“善行河北”中的钢铁洪流——— 河北钢铁集团好人群体。
2012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分别是:滦南“爱心小院”主人高淑珍、保定“油条哥”刘洪安、深泽大爱女赵灿、涞水“最美夫妇”刘庆花和王玉平、邯郸“最美农民工”王俊旺、“最美学警”李博亚、走在世界前列的枣强农民安金磊、环保先锋孔媛媛、磁县励志女李娜、最美村医刘贵芳。另外,发起“解锁工程”关爱特殊人群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获本届“感动河北”群体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