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可行性研究报告(2)

2025-08-14

实施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科学,选择的仪器设备先进适用,建设资金、物质供应有保证,项目管理系统健全,投资效益明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该项目投资风险小,建议上级尽快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组织实施。

1.3 编制依据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编报2007年部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农办计[2006]62号)

农业部《沃土工程基本建设规划》(2006—2010年)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XX省农业厅编制的《XX省沃土工程建设规划》

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农业建设项目财务估算和经济评价方法》 《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XX省建筑工程消耗定额2003》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由来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仅1.4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由于耕地产出多、投入少,用养失衡,导致耕地地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缺素面积日益增加。随着我国入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这对耕地质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农业部《全国沃土工程规划》(2003—2007年)规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土占建设46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

XX市作为粮食主产县市,近年由于盲目施肥,偏施氮肥,耕地用养失衡。1000个土壤样点调查表明:土壤有机质十年下降了21.3%,速效钾下降了16.5%,因此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已刻不容缓。该项目通过布设耕地地力监测点,展开肥料区域对比试验,发布耕地质量状况报告,为各级政府在进行耕地质量建设时提供决策依

据,同时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减少肥料投入浪费,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1.2 XX市基本情况 2.1.2.1 基本概况

XX市位于鄂中腹地秦岭大巴山余脉与大洪山麓之间的汉水流域地带。地理位置,跨东径111°51′─113°29′,北纬30°32′─31°36′,南北最长纵距128公里,东西最宽横距154公里。全境地貌,东北西三面较高,中部低而自北斜下,略向南敞开,山河湖泊兼具,依次呈低山、丘陵、岗地、平原之变势。现辖京山县、XX县、钟祥市、XX、XX区、屈家岭管理区、XX农场,下设2个乡、50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1578个,村民小组10576个,农户47.8万户;农业人口193.32万人,占总人口的64%;农业劳动力83.2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2%。

我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7万亩,林地面积625万亩,水域面积177万亩,草地面积280万亩。全市人均耕地1.79亩、林地2.96亩、水域0.82亩,均高出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土壤地质主要由第四纪粘土,河流冲积物,板岩、页岩风化物等发育而成,不仅土壤类型多,而且土质好,酸碱度适中,肥力较高,可耕性良好,适宜种植稻、麦、棉、油、麻等作物,全市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80万亩。

2.1.2.2 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

XX市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焦(作)柳(州)铁路、二0七国

道、武汉宜昌公路、汉江航运交错纵横全境。邮电、通讯事业发达,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现代化电讯网基本形成。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XX市农业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和生态环境失调。突出表现在:

①土地垦殖过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失调。全市土地垦殖指数高达44.12%,高于全国平均垦殖指数(14.21%)近三倍多。由于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达0.3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强度流失面积占80%),占总土地面积的33%。年均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表土高达0.16亿吨,每年流失养分相当于近5万吨尿素。随着平原湖泊及湿地大量减少,生态失调,“涝渍相随,旱涝并发”的不良生态特征明显加重。长此下去,必将严重影响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耕地利用过度,土壤质量下降。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三重三轻”、“三多三少”现象,即重产出,轻投入,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产出多,投入少,需肥作物多,养地作物少,连作田多,轮作田少,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的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性能变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理化性状变差,近10年间全市有60%的耕地有机质下降,下降幅度达21.3%;二是耕地土壤养分不平衡,尤其耕地土壤钾素含量急剧下降。全市耕地严重缺钾面积比重由1982

年的37.5%,剧增到1999年的74%;土壤氮磷钾三素比由1982年的1:0.17:0.45变为1:0.37:0.16,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面积呈扩大趋势,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程度在加重。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土壤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高残留化学农药施用以及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耕地污染加重,对食品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据我市相关的蔬菜监测资料,我市硝酸盐轻度污染的蔬菜有34种,占27.6%,中、高度污染的占72.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我市将有多种蔬菜不能上市。同时由于化肥流失,水体富营养加重,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由于我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经常出现涝渍相随,旱涝交替出现。平原湖区以洪涝灾害威胁最大,丘岗地带则以旱灾威胁最重。特别是洪涝灾害更为突出,对我市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建设XX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通过开展耕地地力监测,进行科学施肥研究,指导农民合理利用耕地,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耕地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2.2 是土壤肥料理论、科技创新的基础

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项目通过开展耕地地力监测、耕地土壤墒情监测、耕地养分轮查、肥料区域试验、肥料肥效鉴定可为土


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浦东新区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