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每周检查泵房、散热通风设施、百叶窗,保证泵房有良好的散热条件,普通电动机房不低于 ℃,柴油消防泵房不低于 A ℃。 (A)4:21 21
86.对消防水泵的维护保养,每周运行水泵时,观察水泵流量计最大流量,是否为额定流量的 C %。 (C) 150
87.对消防水泵的维护保养,每周消防水泵最少运行一次,运行时间电动泵在不少于lOmin,柴油泵启动不少于 C min。 (C) 30
88.对消防水泵的维护保养,每周消防水泵运行前,检查主、备电源切换正常,检查备用电源,看能否保证在 A s使水泵投入正常运行。(A) 30
89.为保证消防水泵供电电源可靠,应为 C 供电方式。 (C)单电源或单回路
90.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 B s内投入正常运行;以备用电源切换方式或备用泵切换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 s内投入正常运行。 (B) 30; 30
91.消防水泵控制柜应有缺相、欠压、过热保护功能,还应设有其他功能,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D)感烟探测
92.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m;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 5m;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B m。(B) 1.2
93.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置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 C mm的试水阀或末端试水装置。 (C) 25
94.开启末端试水装置,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05MPa。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压力开关应动作。开启末端试水装置后 C min内,自动启动消防水泵。(C) 5 95.下列系统中开式喷水灭火系统是 D 。 (D)雨淋系统
96.湿式报警阀组由湿式报警阀、延迟器、水力警铃、控制阀、 C 等组成。 (C)压力开关 97.水力警铃是一种靠 C 驱动的机械警铃,安装在报警阀组的报警管道上。 (C)水力 98.压力开关是一种 C 传感器,安装在延迟器出口后的报警管道上。 (C)压力
99.控制阀是具有明显启闭标志的阀门或消防专用的信号阀,安装在报警阀的 C 处,用于系统检修时关闭系统。(C)进出口
100.湿式报警阀组的定期维护保养检查主要包括: D 、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D)日常检查 101.延迟器是一个罐式容器,入口与报警阀的报警水流通道连接,出口与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连接,延迟器入口前安装 D 。 (D)过滤器
102.湿式报警阀的结构有座圈型、导阀型及 C 型三种类型。 (C)蝶阀 103.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为防止积水地面应有 B 设施。(B)排水
104.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20mm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B 。 (B) 20m
105.水力警铃启动时,警铃声强度应不小于 B 。(B) 70dB
106.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0.14MPa、放水流量大于 A 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 (A) lL/s s
107.报警阀功能试验时,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 C 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 (C) 15s
108.低倍泡沫系统按配置的设备不同有:储罐区低倍泡沫系统、泡沫喷淋系统和 C 系统。 (C)泡沫炮沫
109.储罐区低倍泡沫系统按不同的安装方式有:固定式、半固定式和 B 三种类型。 (B)移动式 110.储罐区低倍固定式泡沫系统适用于 D 。 (D)独立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机动消防设施不足的企业附属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111.储罐区低倍固定式泡沫系统主要由消防水源、消防水泵、泡沫比例混合装置、 D 等组成。 (D)泡沫产生器
36
112.储罐区低倍半固定式泡沫系统主要由消防水源、消防水带、泡沫产生器 D 等组成。 (D)泡沫消防车
113.储罐区低倍半固定式泡沫系统适用于 D 。 (D)机动消防设施较强的企业附属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114.泡沫喷淋系统属 C 泡沫灭火系统。 (C)固定式
115.储罐区低倍移动式泡沫系统适用于总储量不大于 D m、单罐储量不大于200m、且罐高不大于7m的地上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立式储罐。(D) 500
116.储罐区低倍移动式泡沫系统适用于总储量小于200 m、单罐储量不大于lOO m、且罐高不大于 C 的地上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立式储罐。 (C) 5m
117.泡沫喷淋系统采用蛋白类泡沫液时,喷头应采用吸气型喷头,即: D 。 (D)泡沫喷头 118.泡沫喷淋系统采用水成膜类泡沫液时,可采用非吸气型喷头,即: A 。 (A)标准洒水喷头 119.泡沫喷淋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供水系统、 D 、雨淋阀组、喷头等组成。 (D)泡沫比例混合装置
120.泡沫炮系统适用于直径小于 D 的非水溶性液体固定顶储罐。 (D) 18m 121. B 泡沫比例混合器主要用于移动式或半固定式泡沫系统。 (B)管线式
122. C 泡沫比例混合装置多用于低倍泡沫灭火系统,并与泡沫产生器、泡沫枪、泡沫炮、泡沫钩管等配套使用。(C)压力式
123. 一般来说,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由 D 灭火控制系统部分和灭火系统部分三部分组成。 (D)火灾报警系统部分
124.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嘴等部件预先组装起来的成套气体灭火装置称为 D (D)预制灭火系统
125.灭火剂瓶组一般包括容器、容器阀、 D 、虹吸管(惰性气体系统瓶组除外)、灭火剂等。 (D)安全泄放装置
126.虹吸管的内径一般与容器阀的通径相同,为减少阻力损失,虹吸管的下端应有约 C 斜口,且棱边倒圆角,为避免沉积的污物进入管道,通常使管端距容器底部约3~8mm。 (C) 30° 127.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瓶组在20℃时灭火剂贮存压力是 C MPa。(C)5.8
128.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瓶组在20℃时贮存压力不包含下列哪种规格 B MPa。 (B)4.2 129.容器阀按 A 可分为:灭火剂瓶组上容器阀、驱动气体瓶组上容器阀、加压气体瓶组上容器阀。 (A)用途
130.容器阀按 D 可分为:活塞密封和膜片密封两种形式。 (D)启动方式 131.容器阀按 C 可分为:膜片式、自封式、压臂式。 (C)结构形式。
132.容器阀按 D 可分为:气动启动型、电磁启动型、电爆启动型、手动启动、机械启动型和组合启动型。 (D)启动方式
133.对于惰性气体和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公称直径一般为 D mm、15 mm、20mm。 (D) 12
3
3
3
3
134.对于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等灭火系统,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公称直径一般为25mm、 C mm、40 mm、50 mm、65mm. (C) 32
135.选择阀按 C 可分为:活塞式和球阀式。 (C)结构形式
136.选择阀按 D 可分为:气动启动型、电磁启动型、电爆启动型和组合启动型。 (D)启动方式 137. GB16669-1996标准规定集流管和连接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 C 。 (C) 12Mpa
138. GA400-2002、GB16670-2006、GA13-2006等标准要求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设定值不应小于 D 倍最大工作压力,但不大于部件强度试验压力的95%,泄压动作压力范围为设定值×(1土0.05)。 (D) 1.25
139. GB16669标准规定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单向阀的工作压力为 D 。 (D) 15MPa
140,如果储存容器上的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小于对应温度下充装压力的 C ,应进行检查维修。
37
(C)90%或大于5% .
141.全淹没灭火方式用喷嘴喷出的应是气体;局部应用灭火方式用喷嘴喷出的应是液体或固体,应用较多的是 C 和槽边型喷嘴,射流型喷嘴应用较少。 (C)架空型
142.单向阀按阀体内活动的密封部件型式可分为滑块型、 C 和阀瓣型。 (C)球型
143.用声级计测试启动火灾应急广播前的环境噪音,当大于 B 时,重复测量启动火灾应急广播后扬声器范围内最远处的声压级,并与环境噪音对比。 (B) 60dB
144.播音区域应正确、音质清。环境噪音大于60dB的场所,火灾应急广播应高于背景噪声 C 。 (C) 15dB
14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等处应设 B 电话。 (B)外线 146,防火门应为平开门,其开启方向必须为 D 。 (D)疏散方向
147.常开的防火门应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其关闭的 C 信号消防控制设备应能接收. (C)反馈 148.防火卷帘控制器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为 C 。 (C) 1.3m~l.5m 149.垂直卷帘的电动启闭运行速度应为 B 。 (B) 2~7. 5m/min 150.垂直卷帘自重下降速度不应大于 C 。 (C) 9.5m/min
151.侧向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不应小于 A 。 (A) 7.5m/min 152.水平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应为 D 。 (D) 4~7. 5m/min 153.卷帘启、闭运行的平均噪音应不大于 B 。 (B) 75dB
154.防火卷帘卷门机应具有依靠防火卷帘自重恒速下降功能,其不需要太大的操作臂力,其臂力规定不得大于 A (A) 70N
155.防火卷帘控制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控制防火卷帘自动下降至距地面 C 处停止,延时5s~60s后,继续下降至全闭,并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各部位动作信号。 (c)1.8米
156.消防电梯的运行功能要求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 C 。 (C) 60秒 . 157.具有联动功能的消防电梯,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 D ,查看电梯的动作情况和反馈信号。 (D)火灾探测器
158.消防电梯通常都具备有完善的消防功能,应在消防控制室和首层电梯门厅明显处设有控制电梯迫降的按钮。在火灾状态下,它可接受指令,及时返回 C ,而不再继续接纳乘客,只可供消防人员使用。 (C)首层
159.应急发电机组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秒级别,一类高层建筑应采用自启动的应急发电机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 A 。 (A) 30秒
160.民用建筑可以将应急发电机组设置在地下室,但应考虑消防、通风、设备运输等要求,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 A 的需要量。(A)8小时
161.自备发电机检查测试自断电后自动启动的时间是否保证在 A 内完成,并检查发电机运行及输出功率、电压、频率、相位的显示是否正常,试验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 (A) 30秒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