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约为7∶50∶43,据此,选A。第4题,安徽铜陵有丰富的铜矿,因此,工业成为其支柱产业。黄山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其第三产业相对发达,选A。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5~6题。 5.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6.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a.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b.河流众多 c.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e.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abc B.de C.acd D.be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雨季开始得早)、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秦岭山脉。第6题,秦岭以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众多,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甜菜喜温凉,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作物。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C.便利的交通
B.黏重的土壤 D.平坦的地形
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纵横、水系众多,不仅将耕地分割得较为破碎,而且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船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第8
16
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多依靠便利的交通由国内外将其运进。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一般经历“起飞阶段—增长阶段—优化阶段”,每个阶段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不同的特点。据此完成9~10题。 9.区域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 ) A.一般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第一、二产业比重相对较小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D.以资源、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10.能代表经济发展“优化阶段”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图的是( )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区域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以资源、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D对。第10题,“优化阶段”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是高技能层占比重最大,操作层和设计、管理层占比重较小,对应图C。 二、判断题
11.(2017·南通市启东中学期中)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有的具有明确而清晰的边界,如干湿地区。( ) 答案 ×
解析 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的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
12.(2017·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期中)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区域。( ) 答案 √
解析 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1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 答案 √
解析 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人们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14.(2017·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期中)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17
有不同的影响。( ) 答案 √
解析 在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制约多,土地资源主要进行农业活动。在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受环境制约少。除农业活动外,人类活动主要是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故本题说法正确。 15.区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 答案 ×
解析 区域发展壮大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是资源的开发,还有其他因素,如政策、交通等。 三、综合题
16.(2017·贵州遵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以南(含南麓),昆仑山以北(含北麓),称之为南疆。南疆幅员辽阔,大致处于35°~42°N之间,气候干旱少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许多绿洲,棉花种植面积较大。
(1)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南疆气候特征。 (2)分析南疆河流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列举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理位置:地处中纬度,以温带气候为主;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地形:盆地地形,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深入,降水少;边缘山地,相对海拔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河流特征:以内流河为主;呈向心状分布;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有结冰期等。 理由: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中部低;山地高大,有大量冰川;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 (3)影响:人口、城镇分布在盆地边缘;理由:内部为沙漠,边缘为绿洲,有水资源。 影响:贯穿盆地的交通线较少;理由:内部为沙漠,且沙漠规模大,沙丘流动性强。 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理由:地广人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解析 (1)南疆地处新疆天山以南地区,从海陆位置看,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从地形看,由于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水汽不易进入,导致降水少,气候干旱。边缘地区,山脉海拔高,气候类型垂直变化明显。(2)南疆的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特征两方面回答。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结冰期、含沙量、补给等。河流水系特征
18
包括长度、性质、支流形状及河道宽度等。由于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径流量看,流量较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等。(由于降水少,河流流程短,以内流河为主。由于受地形四周高,中间低的影响,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3)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对人口分布、交通、生产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从人口分布看,由于气候干旱,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生产,人口数量较多。在山麓地带有水源,所以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从地形对交通影响看,盆地边缘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内部交通线路少。从对于生产活动影响看,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适宜种植棉花。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