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2025版高中地理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2)

2025-08-14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破坏。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有: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工业结构的调整: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的调整: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生态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其他方面:交通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①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②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善、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从时间上看 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6

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区域。据此材料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3~4题。

3.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平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4.这个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初期阶段 C.转型阶段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交通属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对种植业影响不大。第4题,西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落后,区域发展缓慢,属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D.再生阶段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约1 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约1.14万平方千米)举办。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水能和海洋能 C.石油和水能

B.煤炭和天然气 D.石油和天然气

2.下列关于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共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

7

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经济基础差,劳动力不足 D.气温偏低,冻土广布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第2题,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冻土广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和“新垦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完成3~4题。

3.甲图中县政府驻地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 C.线状与点状

B.点状与面状 D.点状与线状

4.依据甲、乙两图可知,该区域处于( ) A.初期发展阶段 C.转型发展阶段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县政府驻地呈现出点状分布,新垦区具有较大的面积,区域空间上呈现面状分布,选择B。第4题,从甲图来看,该区域以新垦区和县管辖区为主,工农业不发达,经济较为落后;从乙图可以看出新垦区土地服务功能以保持水土、废物处理、水文调节为主,经济功能较弱,所以本地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选择A。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部分地区图。

8

B.成长发展阶段 D.再生发展阶段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甲:种植业;乙:畜牧业。

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解析 (1)读材料一,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空气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整体来看,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9

图表特征:区域地图是地理要素的载体,地理试题往往以区域地图辅以文字或表格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区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区域发展差异、区际联系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甲 乙

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 根据图名、图例、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如左图,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甲地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我国青藏高原。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 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①自然地理特征:可从位 10


江苏省2024-2025版高中地理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