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3)

2025-07-07

综合评价的步骤为:

(1)用德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分别用Wa, Wb, Wc, Wa1,Wbi,Wc1??表示。 (2)把各指标值进行处理,使不同量纲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具有可比性。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方案因素集:U={A, B. C},其中:A={Al, A2, A3, A4},B={B1,B2,B3, B4},C={C1,C2, C3}。 第二步,对各子因素赋分。定性指标可以按照其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定量指标按照指标数值的分布情况,把其数值分为若干个等级.使每一等级对应一个分值,所赋分值就是项目的此项因素所处等级所对应的分值。例如:环境清洁度分为:{非常清洁,较清洁,不清洁},分别对应分值:{90分,70分,50分};若项目环境清洁度由专家确定为较清洁,则该项指标的分值为70分。财务净现值分为:{>40万,(20万,40万),(0, 20万),<0},分别对应分值:{90分,80分,60分,40分}。若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0万元,则该项指标的分值为60分。

对于因素等级和分值的确定应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上只是举例说明赋分的方法,数据并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步,计算总分值。将各因素的分值分层次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终的评估总分值。 (3)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建立评判集,V={v1, v2}={>70分,<70分}={可行,不可行}。最终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6.伊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分析 6.1 研究区域状况

伊宁市地处新疆西部,位于被称为“中亚绿岛”的伊犁河谷的中部,东西宽35.5公里,南北长52.08公里,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四十七个行政村,总人口43.36万人。是伊犁河谷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旅游的中心。伊宁市北靠巍巍的科尔斯琴山,南邻静静流淌的伊犁河,四周是肥沃的土地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被誉为“塞外江南”。是我国与中亚地区、欧洲国家对外贸易的桥头堡,拥有三个国家级的对外贸易口岸,分别是霍尔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木扎尔特口岸,形成纺织品、家用电器、食用植物油、箱包和鞋类的集散地。

2007年,伊宁市生产总值达到47.9491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6.77亿元,占伊犁州所辖地区生产总值的10.784%。在伊犁州直属县(市)中,伊宁市生产总值高于奎屯市、塔城市、乌苏市、阿勒泰市、伊宁县等12个县(市)。伊宁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1069元/人,比2005年增加了1525元,仅次于奎屯市的平均水平(23705元/人),高于伊犁州人均生产总值的平均水平(10345元/人)和伊犁州直属县(市)的平均水平(8083元/人)。

2007年,伊宁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是3.38亿元、13.30亿元、31.27亿元,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5:27.74:65.21,与2006年的产业结构水平相比,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优化,即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见图6-1)。

伊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产业结构使得伊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行道,必然会引起土地需求紧张,因此,在伊宁市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很大的必要性,选择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6.2 经济效益分析

伊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经济效益仅从财务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投入产出现金流量分析方法确定整理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经济效益的可行性。投入产出现金流量分析采用财务指标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效益指标。投入指标包括改造费用、废弃地整理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拆迁补偿费用。产出效益指标耕地收益、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收益、其他收益。

伊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改造费用为1万元/公顷,废弃地整理0.5万元/公顷,基础建设费用1万元/公顷,拆迁补偿费250元/

,平均每户补偿面积200

,各乡镇拆迁户数根据新农村规划调查确定。耕地收益为整理成耕地的面积与年产

出的乘积。根据调研伊宁市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收益为15000元,整理成耕地系数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业产业收益为整理为建设用地对外租赁费用,建设用地租赁费用60万元/公顷。其他收益根据乡镇实际情况确定。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现金流

量表见附表1-1—附表1-7。

根据各乡镇现金流量表,结合第五章节关于财务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见表6-1。根据其他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经验,确定基准收益率为10%,通过表6-1,我们看到各乡镇的内部收益率大于10%,伊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经济可行。

6.3 社会效益评价

(1)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进行农村废弃地、空闲地和需拆迁房屋进行整理.以及土地整理后兴建的乡镇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共计增加约2000个就业机会。

(2)增加了粮食产出。通过村庄整理,整理出了许多耕地,各乡镇整理耕地率可达到60%—70%。在经济效益评价中已经做了具体分析,按每亩产标准量600公斤,规划期内的粮食总产量为4300吨,用于耕地整理的总投资为300万元,单位投资增加粮食产量为每 100元增加14.3公斤标准粮。整理后增加的粮食产量能持续儿十年,因此单位投资的粮食产量更多。

(3)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整理开发的鱼塘以及整理出的耕地,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平均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4)基础设施完善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整理过程中新建给排水设施,改变了原有的污水满街流的现象;增加绿地覆盖面积,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增加农村的公共服务实施,丰富农村精神文明,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

6.4 生态效益评价

农村居民点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是营建新型农村聚落,整治、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按照现代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生态绿地是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同时通过工业集中,减少了环境污染: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周边农用土地相对增加,为农村生态系统的建造和维护奠定了物质基础。 6.5 综合效益评价

根据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效益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得出各乡镇整理综合效益评估分值(详见表6-2)。通过表6-2,伊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效益评估值评判集中大于70分为可行,说明伊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是可行的。

7.小结

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日益严峻的国家形势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作为土地整理的一种类型也逐步被提到议事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大环境发展的结果和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但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等,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测算仅仅是从理论上的测算,不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效益评价结合整理区域的经济社会情况,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的适宜性,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为整理项目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因此,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附表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SANAKO LAB100语言实验室建设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