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建设
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京沪高铁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南北向主骨架,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等4省3市,正线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概算总投资2176.30亿元。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代表铁道部)等11家单位出资成立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公司),作为京沪高铁项目的建设单位。沿线4省3市地方政府负责本省(市)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费用作价入股京沪公司。
京沪高铁建设项目于2008年4月正式开工,计划工期60个月。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69%的路基土石方、35%的桥梁、34%的隧道、75%的涵洞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84.5亿元。截至2009年6月底,完成永久用地征地60 312亩,占用地总量的99.16%;完成拆迁677万平方米,占设计总量的97.94%。
审计结果表明,铁道部、沿线各省(市)地方政府、京沪公司和各参建单位按照“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要求,狠抓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科技创新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京沪高铁阶段性建设任务。
一是征地拆迁和异地安置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京沪高铁工程启动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等沿线4省3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了补偿标准,完善了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做了大量勘测、评估、补偿、拆迁和安置工作,积极推进征地拆迁进程,保证了工程建设按计划实施。
二是项目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执行较好,工程质量和工期总体可控。京沪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主体,建立了标准化管理目标责任体系,梳理和规范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等13个管理流程,制定完善了计划财务、工程管理等5大类55项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京沪公司、指挥部和参建单位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采取建立问题库、质量责任档案和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等多项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过程中,持续优化设计、优化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采用多项先进工艺和现代化施工设备,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审计未发现影响运输安全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京沪公司借鉴京津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技术成果,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在高速铁路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深厚松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制造和铺设技术等重大技术课题上加大攻关力度,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实现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新突破。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将于2011年6月通车。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11年2月20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京沪高铁上海段上“试跑”,3月中旬,北京段将启动联调联试。 历程概况
1990年12月,铁道部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 1994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和铁道部课题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的深化研究。
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同月,铁道部成立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
1996年4月,完成“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
1997年4月,完成“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研究报告”,并据此上报了项目建议书。
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当时的国家计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铁道部按评估意见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补充稿)。
2000年1月,按国务院要求,铁道部配合中咨公司完成并上报国家计委《关于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悬浮比较的论证报告》。
2001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关于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的通知》,要求沿线地方政府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 2003年7月至10月,完成了设计暂行规定国际咨询。
2003年9月,中咨公司召开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论证会,评估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轮轨方案和磁浮方案的比选,认为高速轮轨技术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完成了设计国际咨询。
2006年2月22日,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批准京沪高速铁路立项。 2006年5月至11月,中咨公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工作。
2007年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10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
2007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优化评审工作。
2007年12月5日,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
2007年12月10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2007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先期用地。
2007年12月27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开工建设。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9月15日,在京沪高速铁路常州制梁场,京沪高速铁路全线第一榀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箱型简支梁成功地提梁上线。
2008年10月10日,中交股份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段首孔箱梁在常州制梁场成功架设,这标志着京沪高速铁路六标段的箱梁架设工程正式开工架设。
2008年12月9日,12月9日,在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制梁场,京沪高铁苏州段的首榀箱梁被两台大型提梁机稳稳提升至桥墩上。这标志着京沪高铁苏州至上海方向的箱梁提梁架设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8年12月10日,中铁十二局集团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桥梁正式开工架设,这标志着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8年12月24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钢梁南北边跨合龙。
2010年4月14日,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胜利合龙。 2010年5月18日,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提前合龙,京沪高铁山东段已完成线下基础工程,主体实现基本贯通。据介绍,京沪高铁将于2011年8月全线通车试运行,将比既定工期提前1年以上。 2010年7月19日,京沪高铁先导试验段北段开始率先从徐州向蚌埠铺轨,南段将于8月中旬从南京向蚌埠铺轨,10月底将完成试验段铺轨。 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 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这是继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1]
2011年2月20日,从枣庄西至上海虹桥的645公里京沪高铁上海段开[2]
始进行联调联试。 修建进度
修建历程
2008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目前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开工建设里程1203公里,占设计正线里程的91%
2009年2月19日下午,在国家拉动内需的龙头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工地上,水电湘军----中国水电八局的大型架桥机凭借着近70米的长臂,将32米、880吨箱梁稳稳地吊装到桥墩上,这标志着水电湘军全面开始了京沪高速铁路架桥施工,施工技术实现了跑步与世界铁路建设高端对接的目标。 2009年2月25日,京沪高铁测量棱镜招投标开始。
2009年4月18日中国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一年来,工程整体进展顺利。目前,全线开工里程占设计线路里程的99%,完成投资668亿元人民币。京沪高铁计划2009年上半年完成全线路基施工,年内完成全部桥梁下部工程、贯通全线所有隧道等工程。 去年4月18日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超过2209亿元。京沪高铁计划5年建成。
截止2010年1月7日京沪高铁累计完成投资1224亿元,为总投资的56.2% 2010年4月,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铁,近日已进入轨道板铺设阶段,预计8月中旬铺设钢轨,11月底完成铺设,12月进行联调联试,2011年6月建成通车。 2010年5月14日上午11:18,随着京沪高铁沧州段最后一孔长32.6米、重900吨的梁缓缓落在青沧特大桥245和246号墩柱上,标志着京沪高铁沧州段全长137.8公里架梁全线贯通。待京沪高铁通车后(目前预计是明年四季度),天津到沧州只需20分钟。 京沪高铁通车后,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按照这一
设计时速,从沧州到北京不到1小时,到上海也仅仅需要4小时
施工进度最快的山东枣庄至安徽蚌埠段已被确定为先导段,该段将于2010年7月开始铺轨,11月轨检车上线调试,12月份有望在全线率先通车试运行。目前,京沪高铁枣庄西站主体也已完工转入内部装修。
2010年7月19日 京沪高铁先导试验段北段开始率先从徐州向蚌埠铺轨,南段将于8月中旬从南京向蚌埠铺轨,10月底将完成试验段铺轨。
曲阜连接线年底完工试运行
日前,备受市民关注的京沪高铁曲阜连接线工程已开始全线施工。该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试运行。
京沪高铁曲阜连接线工程西起于五福路,向东与张西路平面交叉后穿过林家村跨兖石铁路,在姜家村古墓和姜家村之间穿过,然后转向东偏北方向与曲尼公路平面交叉,穿越店子村下穿京福高速公路后穿越息陬村至高铁站站前路,路线全长约7.912km。工程设计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并结合城市主干路的有关要求,设计速度为80Km/h,全线设大桥2座,过路涵17道,生产涵29道,平面交叉56处。整个工程穿两个乡镇,7个村庄,新占用土地845亩,拆迁房屋722户,约需投资6.2亿元。
全线于2011年8月份试通车
[3]
京沪高铁全线将于2011年8月份试通车,而原计划是2012年12月通车,提
前了1年多的时间。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通车后,北京至上海的行程缩短至五小时以内,而济南至北京、上海
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墩柱模板
的时间分别为1.5和3.5小时。高铁时代离山东不远了。
京沪高铁山东段目前已完成线下基础工程,全面转入线上铺轨、架线等技术工程。其中,施工进度最快的山东枣庄至安徽蚌埠段已被确定为先导段,该段将于今年7月份开始铺轨,10月轨检车上线调试,12月份有望在全线率先通车试运行。同时,京沪高铁济南段也在加紧施工。作为京沪高铁重点工程、难点工程、控制性工程——— 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已于日前提前合龙。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包括主桥、北引桥和南引桥,全长5143.4米,跨度728米,宽31米,有144个桥墩,由70多万个螺栓连接而成。大桥距上游济德高速公路杨庄大桥约3公里,距下游泺口铁路大桥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