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近义词:翱翔——飞翔 低廉——廉价 清洁——洁净 句:(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 1.1吨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00万吨煤。(用量小,能量大) 2.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大锅炉,越往地下越热,距地面5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达摄氏300度以上。(温度高,投入少,最便宜) 段:体会分类说明的方法。 在3、4、5段中列举了威力最大的能源——原子能;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最便宜的能源——地热。 阅读: 1. 揣摩语言,学习表达方法。(体会分类说明的优点) 2. 小组讨论,迁移练习。 训练重点 单元主题 课题 字:1、本课需掌握的生字: 15、北票 效(形近字:校、较) 诸 诱(形近字:绣、锈、透) 隙 (此字注意读音) 宗(读平舌音) 痕 唯话说北京 京话 (读音为二声,同时要与惟恐的“惟”区分开) 朽 2、多音字:模mú(一模一样) mó(模范 劳模) 词语: 1、理解词语:陶醉 诱惑 包容 改造歧视 汇集 2、四字词:哄堂大笑 朗朗上口 句: 重点理解带破折号的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5、或者说,北京最初是以声音的形式进入我的听觉—用最快的速度占据了我的内心。(补充说明) 6、严格地说,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言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强调作用) 7、不管怎么说,正宗的北京话确实是好听的—这种“好听”还包含着易懂的意思。(解释说明) 8、在一代又一代讲述者的口中传承着—语言是否才是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延续时间的作用) 段: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北京话给“我”带来的听觉享受,使“我”不 得不改变自己。点出文章题目。
阅读: 1、重点体会带波折号的句子,运用这些符号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运用比喻,表达生动” 本文采用多处使用了反问、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当写到湖北朋友学习北京话遇到困难时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作者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准确生动地表达湖北朋友当时的无奈、失落,以及难以言表的难过心情,使读者也能设身处地去体会那种心情,可见恰当使用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字: 1、本节课掌握生字:炉 宜 雅 填 渗 枣 浆 梁 酥 酱 葱 16、烤 注:葱、枣、酥都读平舌,不要读成翘舌音;“晾、梁”是边音。 鸭 “屋梁”的“梁”与“高粱”的“梁”区分开。 “酥”、“酱”不要少写一横;“梁”不要少写一点。 词: 1、需理解的词语:雅号 繁杂 细腻 正宗 2、反义词:繁杂—简单 滚烫—冰凉 细腻— 粗糙 3、理解“繁杂”和“庞杂”都有多而不乱的意思。区别在于:繁杂:侧重在头绪多;庞杂:侧重在大而无序,主要形容机构、组织、内容等。 句:理解重点句子: 1、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柔嫩。 (光洁、闪亮、诱人等词语写出了烤鸭出炉时的样子。更体现烤鸭色香味俱全) 2、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 (技艺娴熟具体表现为:均匀地片成??有肥肉、有瘦肉。后面的内容是对娴熟一词的解释说明。) 段:本篇文章重点在第二个意义段(2-5),此部分共分三个层次,在主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焖炉与挂炉对比的说明方法全面细致的介绍了烤鸭的生产过程。
阅读: 1、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呼应又叫照应,就是我们在写文章时,在开头提到的人或事物在结尾处仍然需要进一步关照;结尾出现的情节,开头处要进行简要的交代。) 首尾呼应的方法: 方法一:用设问句式开头,提出问题后结尾作答。如《海底世界》一文 方法二:可以在文章中间几个段落用首位呼应的方法。 2、体会本课语言特点: 运用短句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