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
4.画出电阻性负载时Ud/U2=f(a)曲线,并与Ud?0.45U25.分析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1?cos?2进行比较。
八.思考
1.本实验中能否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的波形?为什么? 2.为何要观察触发电路第一个输出脉冲的位置?
3.本实验电路中如何考虑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的同步问题?
6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二 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电路分脉冲形成,同步移相,脉冲放大等环节,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CL—05组件 4.NMEL—03组件 5.二踪示波器 6.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将NMCL—05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端接NMCL—32的U、V端,将“触发电路选择”拨至“正弦波”位置。
2.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NMCL—05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测量触发电路输出脉冲的幅度和宽度,示波器的地线接于“8”端。
3.确定脉冲的初始相位。当Uct=0时,调节Ub(调RP)要求?接近于180O。
4.保持Ub不变,调节N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逐渐增大Uct,用示波器观察U1及输出脉冲UGK的波形,注意Uct增加时脉冲的移动情况,并估计移相范围。
5.调节Uct使?=60O,观察并记录面板上观察孔“1”~“7”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
六.实验报告
1.画出?=60O时,观察孔“1”~“7”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
2.指出Uct增加时,?应如何变化?移相范围大约等于多少度?指出同步电压的那一段为脉冲移相范围。
7
电力电子技术
七.注意事项
参照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8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三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2015.9.22)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CL—05(A)组件或NMCL—36组件 4.NMEL—03组件 5.二踪示波器 6.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将NMCL-05(A)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NMCL—32的U、V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MCL—05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将NMCL—31的“G”输出电压调至0V,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2电压(即“2”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使?=180O。
调节N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180O,Uct=Umax时,?=30O,以满足移相范围?=30O~180O的要求。
4.调节Uct,使?=60O,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G1K1,U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幅
9
电力电子技术
值与宽度。
用导线连接“K1”和“K3”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G1K1和UG3K3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3,使UG1K1
和UG3K3间隔1800。
六.实验报告
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幅值与宽度。
2.总结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移相范围的大小与哪些参数有关? 3.如果要求Uct=0时,?=90O,应如何调整? 4.讨论分析其它实验现象。
七.注意事项
参见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