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水孔布置图
普定县雷家桥煤矿
技改主斜井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 制: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2011年3月1日 会 审 记 录
部 门 编 写 签 名 时 间 会 审 意 见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风队 技术负责人 矿 长 本措施贯彻情况记录
贯彻时间: 贯彻地点: 主 持 人: 贯 彻 人:
学习人员签字:
探 放 水 设 计
第一章 水文地质情况及水情预测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安全条件分析
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水文地质资料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矿区地貌属高原低中山溶蚀侵蚀地貌,区内总体地势为南东高北西低,岩体部分裸露,地形坡角一般20°~50°之间,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本矿区直接充水水源为含煤地层本身及上覆岩层中裂隙水,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较大,少量为老窑、采空区巷道、断层破碎带,岩溶管道导水。目前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但若遇岩石裂隙或断裂与矿区内地表溪流导通,溪流水有沿裂隙或断裂突入矿井的可能性,另外,在原老空区附近及其下开采煤层时,存在采空区积水及岩溶水突水的可能。
本矿区侵蚀基准面位于矿井东南翼,最低侵蚀基准面为
+1270m,矿区位于本区侵蚀基准面标高之上,随埋深条件的不同可承压或不承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及龙潭组裂隙水,故本矿区属基岩裂隙-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2、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导水性
井田内断层发育。区内已发现断层6条,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北西部、中部及南部,其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在已发现的6条断层中,正断层3条,逆断层3条,现分述如下:
F1正断层:位于井田北西部边界外,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70°左右,断层上盘(西盘)为三叠系夜郎组地层,地层倾角45°左右;下盘(东盘)为二叠系龙潭组地层,地层倾角10~26°左右。落差120m左右。
F2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向东北部延至井田外,井田内长度约0.8km 。断层面走向北东,倾向约为137°,倾角80°,落差为2~10m,由南西向北东落差增大。该断层发育于煤层采空区,对煤层开采影响小。
F3逆断层:位于井田中部约偏东,和南部的F4 、F5断层相交,向北部延至井田外,长度约1.4km, 断层面走向NNE,倾向SEE,倾角60~80 °左右,落差为10~40m,向深部落差有增大的趋势。对煤层产生较大影响。
F4逆断层:位于井田南部F3逆断层与F6逆断层间,与F5正断层走向相近,长度约0.67km。倾向约为160~175°,倾角56°

